学年论文-儿童攻击性行为研究综述

学年论文-儿童攻击性行为研究综述

ID:34128152

大小:64.02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3-03

学年论文-儿童攻击性行为研究综述_第1页
学年论文-儿童攻击性行为研究综述_第2页
学年论文-儿童攻击性行为研究综述_第3页
学年论文-儿童攻击性行为研究综述_第4页
学年论文-儿童攻击性行为研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年论文-儿童攻击性行为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年论文题目名称儿童攻击性行为研究综述院(系)教育科学系专业班级应心11001班学生姓名指导教师13儿童攻击性行为研究综述摘要:攻击性行为(AggressiveBehavior)是指基于敌意、憎恨及不满等情绪,对突然、自身或其他目标所采取的破坏性行为,包括言语攻击和身体攻击。儿童、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有众多影响因素,了解它们,有助于教育者对症下药,加强预防。攻击性行为是儿童身上一种经常发生的不良行为,并对攻击性行为与家庭、学校、同伴群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简要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矫正方法和措施。关键字: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矫

2、正引言:儿童攻击性(或称侵犯性)是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尤其是中小学生之间经常发生,这时的中小学生正处于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欺侮行为的经常发生对儿童有很大的伤害,经常受侮通常会导致儿童情绪抑郁、注意力分散、感到孤独、逃学、学习成绩下降和失眠,严重的会导致自杀。而对欺侮者而言,经常欺侮他人会造成以后的暴力犯罪或行为失调。由于欺侮行为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现象,所以对发展心理学和学校心理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研究价值。一、攻击性行为(一)攻击行为概念。攻击是指个人或者团体有意地攻击或伤害他人身体或精神或者损害他人财物的反社会行

3、为。儿童,13甚至是成年人都会表现出这种行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言语攻击,即指通过取笑、讽刺、诽谤、谩骂、背后说别人坏话等方式对他人进行人格欺侮,或者是恶意造谣中伤他人,破坏别人之间的关系。二是身体攻击,即用身体的某些部位或者是有可能造成伤害的工具攻击他人身体。三是损害他人财物,比如用暴力抢走他人的东西[1]。 心理学中把攻击性定义为他人不愿接受的出于故意和工具性目的的伤害行为,这种有意伤害包括直接的身体伤害(打人)、语言伤害(骂人,嘲笑人)和间接的心理上的伤害(如背后说坏话、造谣污蔑)。有伤害他人意图但未造成后果的攻击性行为仍然属

4、于攻击行为,但孩子们在一起玩耍时无敌意的推拉动作则不是攻击行为。攻击性行为分三类:敌意的攻击、工具性的攻击、关系攻击。敌意攻击是有意伤害别人的行为,而工具性攻击是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伤害别人的行为。比如在幼儿园里,一个男孩子故意打一个女孩子惹她哭,则属于工具性攻击。关系攻击,意在伤害一个人心理感受的非身体攻击。主要表现在女孩子身上,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孩可能会表现出高水平的关系攻击。比如断交朋友,言语刻薄等【2】。(二)攻击行为特点。心理学研究发现攻击性行为的以下特点:1.儿童早期的攻击都是工具性攻击,可能仅仅是为了自己的玩具,吃的或者

5、游戏等,为达到自己的愿望而进行攻击。2.攻击性行为随年龄变化而减少。Olweus对挪威和瑞典中小学儿童欺侮行为的研究表明:在中小学,随着年龄的增长,13儿童报告的被欺侮的比率呈下降趋势,导致这种欺侮或被欺侮发生率随年龄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情绪调节。2岁以后的儿童能开始说出他们的感受,并运用策略来调节这些感受【3】。二是随年龄的增长,学生逐渐“社会化”,他们比以前更清楚什么行为是可接受的,而且更能体会到被别人欺侮的“感情”【4】。3.攻击性是一种比较稳定的特征。研究表明,3岁时爱打架的幼儿,5岁时仍然爱打架。6~10岁时的身体和言

6、语攻击的数量能很好地预示10~14岁时的打架、嘲笑、戏弄别人、与同伴争斗的倾向性。而且这种攻击性无论对男性还是女性都适用。心理学家对600多名受试者进行了长达22年的追踪研究,发现无论男性还是女性,8岁时的攻击性记录能有效的预测成年期(30岁)的攻击性(如犯罪行为、夫妻不和、自我报告的身体性攻击)。另一项研究发现不论男孩还是女孩,10岁时爱发脾气,攻击性强的长大成人后大多与同事关系紧张。实验还表明,虽然男性和女性的攻击性都具有稳定性,但男性比女性具有更高的攻击性。世界各国一百多个研究的结果表明:男性不仅在身体性攻击方面,而且在言语性攻击方

7、面也高于女性。女孩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现出高水平的关系攻击。4.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性别差异。在婴儿期,男女儿童在攻击方面没有表现出差异,但随着个体的发展逐渐形成性别差异。这些差异既表现在男女儿童参与欺侮的比率上,同时也存在于欺侮的方式中。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欺侮发生的男生成为欺侮者的可能性大约是女生的两倍。近期的研究也进一步表明,13男孩比女孩更多地卷入欺侮行为。欺侮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为,女生更好地使用言语和心理欺侮,而男生则更好地使用身体欺侮,研究发现男孩最为普遍地使用直接身体攻击,而女孩使用间接攻击最普遍,但在言语攻击

8、上无明显性别差异。随着年龄增长,儿童从直接身体攻击逐渐变为更多地采用其他攻击方式。二、理论解释1.本能论。弗洛伊德认为攻击是源于人类潜意识的本能,习性学和进化论者也认为攻击是人类和动物共享的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