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t对正常内耳解剖结构的测量分析

msct对正常内耳解剖结构的测量分析

ID:34080133

大小:1.81 M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3-03

msct对正常内耳解剖结构的测量分析_第1页
msct对正常内耳解剖结构的测量分析_第2页
msct对正常内耳解剖结构的测量分析_第3页
msct对正常内耳解剖结构的测量分析_第4页
msct对正常内耳解剖结构的测量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msct对正常内耳解剖结构的测量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贵阳医学院2011届硕士研究生论文本研究采用的病例均来至于2010-2011年期间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因外伤、头部不适等病史而需要做常规头颅CT的病人,做回顾性研究。所有受检者均未见内耳结构异常、均无家族性耳病史、均无持续性神经系统感染史、均无应用耳毒性药物的病史,听力正常、婴幼儿听力测试正常。1.2分组解剖及组织胚胎学理论认为耳蜗、前庭、半规管等内耳结构多在胚胎中期已[4-7]发育到成人的水平,出生后不再发生变化。但外耳道及外耳均在6到9岁后[6,8]才发育到成人水平,本研究主要探讨内耳结构的解剖测量及出生后的发育特点,所以将受试者按年龄分组分别获得所测指标的数据。依年龄分

2、为3组:①<6岁组:24例(48耳),男13例,女11例;②6-17岁组:28例(56耳),男15例,女13例。③≥18岁组:29例(58耳),男15例,女14例。1.3扫描设备、扫描参数设备:TOSHIBAAquilionONE,TOSHIBAAquilion16。常规头颅CT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250-300ma,机架转速500ms/周,PF(pitchfactor)0.688,HP(helicalpitch)11.0,准直器0.5×16或0.5×320(容积扫描)。1.4图象后处理回顾性的对头颅CT的原始数据进行后处理:对ROI放大重建,双侧内耳区为RO

3、I,FOV=60mm,层厚0.5-1.0mm,层间距0.2-0.5mm,骨算法;重建结束后,把图像调入东芝CT自带工作站,打开MPR界面可见到内耳区的轴位、冠状位、矢状位断面图象,根据所需显示的测量结构调节其中一个显示最佳的断面,再于其他两个断面中微调代表第三个断面的标志线,在实现各测量指标最佳显示后保存图像并上传到PACS(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sPACS)。1.5数据测量在GERA600阅读软件中调阅并用软件自带测量器对内耳各主要结构进行测量,所有测量数据取3次测量的平均值,窗宽/窗位:5000/1000±50,将测

4、得的数据录入Excel表格。具体测量指标:⑪骨半规管高度:骨半规管顶点到前庭的垂直距离。4贵阳医学院2011届硕士研究生论文⑫骨半规管宽度:垂直于骨半规管高径的最大宽度,两侧均以骨半规管管腔中心为测量点。⑬骨半规管管径:骨半规管顶点处的管腔直径。⑭总骨脚长度:前、后骨半规管连接处到前庭的垂直距离。⑮前庭长度:在水平半规管最佳显示层面测量前庭最大长径。⑯前庭宽度:同上层面垂直于前庭长径测量前庭最大宽径。⑰水平半规管中心骨岛长度:同上层面测量半规管中心骨岛的最大长径。⑱水平半规管中心骨岛宽度:同上层面垂直于水平半规管中心骨岛长径测量其最大宽径。⑲蜗管底周长度:耳蜗底周水平层面测

5、量蜗管底周的最大长径。⑳蜗管底周宽度:同上层面垂直于蜗管底周长径测量其最大宽径。⑴蜗管底周螺旋起始部管径:耳蜗底周水平层面测量底周螺旋起始处管腔直径。⑵耳蜗高度:耳蜗底周中心垂直层面测量耳蜗顶到耳蜗底之间的垂直距离。1.6统计学处理统计学处理利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实验数据以x±s表示。各指标侧别间、性别间用t检验,不同年龄组间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水准a=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得出MSCT内耳测量的正常值范围,正常值估计采用95%双侧界值,x±1.96s(1.96为常数)。2.结果2.1图像显示容积数据经过后处理后得到的MPR、MinIP(

6、minimumintensityprojection)、VRT(volumerenderingtechnique)图像可以清晰的显示耳蜗、前庭、半规管内耳各主要结构。2.1.1水平半规管的显示水平半规管最佳显示层面(图1)水平半规管呈弓状弯曲的管状透亮区,边缘光滑,两端与前庭相连;前庭表现为类椭圆形的透亮区;水平半规管中心的类圆形高密度影为半规管中心骨岛,图像经过微调后所有的水平半规管均可全程、全貌显示。水平半规管、前庭及半规管中心骨岛的各测量指标均在此层面测量(图5贵阳医学院2011届硕士研究生论文1,径线①②为前庭长度及宽度,径线③④为半规管中心骨岛长度及宽度)。图2为

7、同一层面的MinIP图像,内耳结构显示更为直观。②③①④图1:MPR,水平半规管最佳显示层面,水平半图2:MinIP,水平半规管最佳显示层面。规管呈弓状弯曲的管状透亮区,前庭表现为类椭Figure2:LSCCMinIP圆形的透亮区,水平半规管中心的类圆形高密度影为半规管中心骨岛。Figure1:LSCC(lateralsemicircular)MPR2.1.2前半规管的显示前半规管最佳显示层面(图3,径线⑤⑥为骨半规管宽度及高度)前半规管呈弓状弯曲的管状透亮区,边缘光滑,两端与前庭相连,图像经过微调后部分前半规管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