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077215
大小:5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03
《《永久的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浛洸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科集体备课教案2013年2月22日②本文题目《永久的悔》,与文中重点写的“红的”、“黄的”、“白的”有何联系?为什么要重点写?可以不立即解答,带着问题来听课,边听边思考。2、齐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①课文开头说到“我‘永久的悔’”,结尾又说“这就是我‘永久的悔’”。作者永久的悔是什么?这个“悔”包含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感情?作者“永久的悔”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这个“悔”里既包含着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深切思念,又包含着因无法报答母亲养育之恩而产生的悔恨。分析:⑴突出文中重点词语“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⑵介绍季羡林老先生创作本文的背景,突出老先生在“望九之年
2、”、在母亲已经辞世几十年后仍不忘亲恩,以此突出老先生孝心之可贵。②问题探究:本文在结构安排上与《背影》一课有何相同之处?开篇点“背影”,定下感情基调;正文写“背影”,表现父亲对儿子的深情;结尾再现“背影”,照应开头、深化主题。《背影》开篇设疑,点出永久的悔;(第1—2段)中间叙事,引出永久的悔;(第3—9段)结尾思母,照应永久的悔。(第10—11段)《永久的悔》总结:都以线索贯穿全文。其中《永久的悔》一文“红的”、“黄的”、“白的”是本文的叙事线索;“永久的悔”是本文的感情线索。三、课堂小结本堂课我们熟悉了课文内容,明确了文章的叙事线索和感情线索,知晓了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初
3、步感受了母亲对“我”的关爱和我对母亲的怀念。3、分析课文内容,通过问题引导,达到学生情感的共鸣。课题2《永久的悔》课型讲读课课时2集体讨论记录教学方法讨论法、诵读法授课时间第二周主备谢志标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本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感受本文朴实语言中所含的复杂感情。2.准确认读课文中疑难字词,并掌握它们的意思。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感受本文平实的语言中所饱含的深情。2.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情感教育。教学难点1.本文的线索是吃的东西,这一点较不常见,对此应稍作分析。2、文章对母亲的描写不多,却感人至深,其原因何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1、和妈妈吵过
4、架吗?2、为什么和妈妈吵架?你觉得和妈妈的分歧在哪里?讨论中,把学生的思路引入到理解母亲上来。3、和妈妈吵架后,妈妈很伤心,你当时是什么样的感受?伤心,后悔和妈妈吵架,毕竟妈妈很爱我。4、有没有想象过,如果有一天妈妈不在了,你会怎么样?学生无语。中国有句古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请谈谈如何理解?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比喻形势与自己的愿望相违背。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这一篇课文中就有这句话。本文题目是“永久的悔”,它的作者是当代语言学家季羡林老师,写这篇文章时季老已年近九十,却还在对一件往事耿耿于怀,可见这件事在
5、他的内心深处有着怎样的地位。那么,让这位九十岁的老人永生难忘,始终无法释怀的到底是一件什么样的事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阅读全文,教师正音、正字。①提问:读完全文,说说文中内容写得较多的是什么?写吃的,有“红的”、“黄的”、“白的”,说的都是吃的。回忆作者幼年吃的东西,贯穿始终,是本文的叙事线索。(提示:参看单元说明,强调叙事线索.)1、课文采用情景导入,很新颖。2、赏析文中语句,让学生自己真心去感受。个性设计注重引导学生感情,激发学生内在情感!结合课文内容,从学生身边事谈起,更能引起学生共鸣。课后反思领导审阅3/3浛洸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科集体备课教案2013年2月22
6、日②这个五里路,就是我母亲毕生所走的最长的距离。突出母亲把毕生都毫无保留地贡献给了这个家庭和子女,而作者年幼时竟不能理解,成年后也未能尽孝。饱含了对母亲的思念和对她一生苦难的同情。③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到了俭年,连这个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作者对母亲的一生艰辛感叹不已,对伟大母爱赞叹不已,对生身母亲怀念不已。④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一辈子都没有笑过。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这含着多少心酸、多少悲伤啊!也饱含了做儿子的多少同情
7、,以及未能尽孝的无穷的悔恨!⑤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回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年幼时不懂事,没有想到如何孝敬母亲;年轻时经济不能独立,虽空有雄心壮志,却无法实现孝敬母亲的愿望;没有等到自己大学毕业,母亲永远地走了,自己永远不能尽孝了。每想至此,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二、齐读第10、11自然段1、品读“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