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意识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意识

ID:34053953

大小:57.3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3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意识_第1页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意识_第2页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意识_第3页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意识_第4页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意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意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意识摘要: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本文从质疑、求异、想象、建模四方面论述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师要不断地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词:创新意识质疑求异想象建模创新能力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大胆突破,确定创新性教学原则。一、质疑,创新的起点'‘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有变通,有变通才有创新。质疑是思维的火花,是学生的动力,是创新的源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感到疑难的问题,在课堂

2、上进行深入质疑并渗透质疑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敢问”到“善问”,从“善问”到'‘会问”。同时,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乘法公式”时,学生知道公式(a-b)(a+b)=a2-b2o教师可设如下问题:(X-l)(X+l)=X2-1,(X-l)(X2+X+1)=X3-1,(X-l)(X3+X2+X+1)=X4T,那么(X-l)(Xn+Xn-l+Xn-2++1)=Xn+l—1成立吗?教师通过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讨论,积极思考,激发学生思维,把学过的知识灵活运用到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就会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二、求异,创新的手段求异思维是开放

3、性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另辟蹊径,不受思维定势等心理因素的干扰,发挥自己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在求异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例如,数学课上,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题目,怎样测量校园旗杆的高度?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利用影长及物高对应成比例。”“利用测角仪,测仰角,利用解直角三角形。”……这些新颖奇异的解答思路,充分体现了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有意识地设计一些一题多解的题目,让学生解答。例如,把x3+3x2-4分解因式解法1.拆二次项原式=x3+2x2+x2-4=x2(x+2)+(x+2)(x-2)=(x+2)(x2+x-2)=(x_l)

4、(x+2)2解法2.拆常数项原式=x3T+3x2-3=(x-1)(x2+x+l)+3(x-1)(x+1)=(x_l)(x+2)2解法3.添二次项原式=x3-x2+4x2-4=x2(xT)+4(x-1)(x+1)=(xT)(x+2)2解法4.添常数项原式=x3+3x2-12+8=(x+2)(x2-2x+4)+3(x-2)(x+2)=(x+2)(x2+x-2)=(x-1)(x+2)2解法5.添二次项和一次项原式=x3+4x2-x2+4x-4x-4=x(x2+4x+4)-(x2+4x+4)=(x-1)(x+2)2一题多解开发了学生的求异思维,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开阔了学生思路,而

5、且激发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多中求佳,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三、想象,创新的源泉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开始。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开展丰富的想象。如将一张矩形纸对折后再对折,然后沿着折痕剪下一个角,将剪下的部分展开后是一个什么图形呢?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剪下后的图形,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与教材中的基本图形联系起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得出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以下问题:(1)如图(1),在公路m旁有两工厂A、B,现要在

6、公路上建一仓库Q,若要使仓库Q到A、B两工厂的距离之和最短,仓库应建在何处?(2)如图(2),菱形ABCD中,AB=2,ZBAD=60°,E是AB的中点,P是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则PE+PB的最小值是多少?(3)如图(3),在正方形ABCD中,P是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点M是CD的中点,且AB=4。求PD+PM的最小值。(4)已知直角梯形OABC在如图(4)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OC,AB=10,0C=22,BC=15,动点M从A点出发,以每秒一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AB向点B运动,同时动点N从C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CO向0点运动。当其中一个动点运动到终

7、点时,两个动点都停止运动。①求B点坐标;②设运动时间为t秒:(I)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0AMN的面积最小,并求出最小面积;(II)若另有一动点P,在点M、N运动的同时,也从点A出发沿A0运动。在(I)的条件下,PM+PN的长度也刚好最小,求动点P的速度。■以上(2)(3)(4)这三个实际问题,都是教材中的问题(1)的延伸,做(2)(3)(4)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联想到教材中基本图形(l)o在教学中,教师可多创造一些条件,让知识与生活相关,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想象的空间,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