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017519
大小:9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3
《实验5纠错编码及其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实验5综合设计一:纠错编码及其应用一、实验目的1.了解纠错编码的一般原理。2.掌握线性分组码的编码和译码算法。3.训练在实际通信系统中设计应用纠错编码方案的能力二、实验内容在选定的数字基带通信系统中,设计应用分组线性纠错编码,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三、实验设备1.直流稳压电源2.示波器3.单片计算机实验电路装置(注:允许使用实验室提供的单片机板之外的智能控制部件,比如FPGA开发装置或自制电路,其它单片机、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装置或自制电路。实验的各项其它要求不变。)四、实验原理在信息码元序列中加入监督码元的技术,称
2、为差错控制编码,也称纠错编码。不同的编码方法,有不同的检错或纠错能力,有的编码只能检错,不能纠错。一般说来,付出的“代价”越大,检(纠)错的能力就越强。这里所说的代价,就是指增加的监督码元多少,它通常可用多余度来衡量。分组码是比较简单的一类纠错编码技术。在编码中,将信息码分组,为每组信码附加若干监督码元。监督码元仅监督本码组中的信息码元。分组码可以看作是多维矢量,由固定长度的码字表示。一般的,长度n的二进制分组码有2n种可能的码字。从中可以选择M=2k个有效码字(k3、可以映射到长度为n的一个有效码字,这样得到的分组码称为(n,k)码。假设Ci,Cj是某(n,k)二进制分组码的任意两个有效码字,如果Ci+Cj也是有效码字,则称该码是线性的。二进制汉明码是典型而常用的线性分组码,其具有共同的特性是5-4其中m=3时,有(7,4)汉明码。可以考虑采用(5-1)式所列生成矩阵,及(5-2)式所列其对应的一致校验矩阵,来进行(7,4)汉明码的编码和译码。(5-1)(5-2)四、设计要求要求设计的目标系统如图1所示:1.在发送端利用单片机编程,产生n级(n建议取4)m序列,作为汉明码4、编码器的输入;2.同样,在发送端单片机中,编程实现对m序列的纠错编码;3.接收端利用单片机,编程实现汉明码译码,并还原输出m序列;4.为适当降低实验难度,接收端的位同步时钟允许由发送端位时钟直接引入,代替本应由接收机位同步提取电路完成的工作。5.传输码元速率:(推荐低码速以方便观测)100Baud。6.接收端输出使用示波器观测。图1目标系统5-4五、设计难点提示1.分组同步问题连续7个码元为一个分组。在接收到的码流中,接收端必须判定各分组的起止位。如果判定失误,则无法正确进行译码。显然,按7个一组划分,存在75、种可能性。假定信道传输误码概率很低,则正确分组时,译码结果显示的误码应最少。所以,可以对7种可能情况同时进行“译码尝试”,取误码最少的情况,认定为分组正确。考虑到在系统持续通信过程中,整个系统或其局部可能会发生故障,而后又恢复正常,所以“译码尝试”机制应有条件地被自动启动。建议设定一个误码率统计阈值,当动态误码率高于该值时,启动“译码尝试”机制,重新搜索分组同步。2.分组起止位的误判在本例中,发送端把M序列发生器用作模拟信源。在接收端若采用以上1中描述的工作机制,则传输所使用的伪随机序列的周期不能太短,否则可6、能导致接收端对分组起止位的误判。比如,当发送端发送3阶m序列,使用(7,4)汉明码做纠错,这种情况就可能(某种m序列码型和生成矩阵的组合时)出现。有兴趣研究的同学可以尝试证明之。3.纠错编码前后码元速率的变化问题由于监督码的加入,编码前后的码速比为4:7。传输码流到达接收端,由于监督码的去除,译码前后的码速比为7:4。这两次码速的变化是互逆的过程,变化前后的码速不是简单的整倍数关系。尤以后者发生在接收机中,和位同步恢复问题重叠在一起,显得较为复杂。在某些应用中,对码率和传输带宽无严格限定的情况下,可以用整倍数7、的码速比4:8取代原先的4:7关系。具体实现中可在每个7位汉明码组中添加1位无含义码,然后通过信道发送,抵达接收端后在辨别并去除该位码。当然,比较正规的做法仍应是实现4:7和7:4的两次码速调整。以下我们仅讨论接收端的7:4调整。若希望译码后能等间隔输出码元,其速率为译码前的4/7,则需要对码元间隔进行调整。建议采用图2所示解决方案。显然,分组同步时钟与发送端位时钟是同步的。每个分组译码后输出的前3个码元可依据接收端内部时钟决定其间隔时间,第4个码元由分组同步时钟来控制其间隔,由此即可实现7:4的码率变换。六8、、实验作品评价中的可加分项目1.纠错编码(或译码)前后码速比使用4:7(7:4)的调整方案,最高加4分。2.自制位同步提取电路,最高加8分。3.其它自设功能项目,视情况决定加分。5-4图2译码后的位同步时钟生成5-4
3、可以映射到长度为n的一个有效码字,这样得到的分组码称为(n,k)码。假设Ci,Cj是某(n,k)二进制分组码的任意两个有效码字,如果Ci+Cj也是有效码字,则称该码是线性的。二进制汉明码是典型而常用的线性分组码,其具有共同的特性是5-4其中m=3时,有(7,4)汉明码。可以考虑采用(5-1)式所列生成矩阵,及(5-2)式所列其对应的一致校验矩阵,来进行(7,4)汉明码的编码和译码。(5-1)(5-2)四、设计要求要求设计的目标系统如图1所示:1.在发送端利用单片机编程,产生n级(n建议取4)m序列,作为汉明码
4、编码器的输入;2.同样,在发送端单片机中,编程实现对m序列的纠错编码;3.接收端利用单片机,编程实现汉明码译码,并还原输出m序列;4.为适当降低实验难度,接收端的位同步时钟允许由发送端位时钟直接引入,代替本应由接收机位同步提取电路完成的工作。5.传输码元速率:(推荐低码速以方便观测)100Baud。6.接收端输出使用示波器观测。图1目标系统5-4五、设计难点提示1.分组同步问题连续7个码元为一个分组。在接收到的码流中,接收端必须判定各分组的起止位。如果判定失误,则无法正确进行译码。显然,按7个一组划分,存在7
5、种可能性。假定信道传输误码概率很低,则正确分组时,译码结果显示的误码应最少。所以,可以对7种可能情况同时进行“译码尝试”,取误码最少的情况,认定为分组正确。考虑到在系统持续通信过程中,整个系统或其局部可能会发生故障,而后又恢复正常,所以“译码尝试”机制应有条件地被自动启动。建议设定一个误码率统计阈值,当动态误码率高于该值时,启动“译码尝试”机制,重新搜索分组同步。2.分组起止位的误判在本例中,发送端把M序列发生器用作模拟信源。在接收端若采用以上1中描述的工作机制,则传输所使用的伪随机序列的周期不能太短,否则可
6、能导致接收端对分组起止位的误判。比如,当发送端发送3阶m序列,使用(7,4)汉明码做纠错,这种情况就可能(某种m序列码型和生成矩阵的组合时)出现。有兴趣研究的同学可以尝试证明之。3.纠错编码前后码元速率的变化问题由于监督码的加入,编码前后的码速比为4:7。传输码流到达接收端,由于监督码的去除,译码前后的码速比为7:4。这两次码速的变化是互逆的过程,变化前后的码速不是简单的整倍数关系。尤以后者发生在接收机中,和位同步恢复问题重叠在一起,显得较为复杂。在某些应用中,对码率和传输带宽无严格限定的情况下,可以用整倍数
7、的码速比4:8取代原先的4:7关系。具体实现中可在每个7位汉明码组中添加1位无含义码,然后通过信道发送,抵达接收端后在辨别并去除该位码。当然,比较正规的做法仍应是实现4:7和7:4的两次码速调整。以下我们仅讨论接收端的7:4调整。若希望译码后能等间隔输出码元,其速率为译码前的4/7,则需要对码元间隔进行调整。建议采用图2所示解决方案。显然,分组同步时钟与发送端位时钟是同步的。每个分组译码后输出的前3个码元可依据接收端内部时钟决定其间隔时间,第4个码元由分组同步时钟来控制其间隔,由此即可实现7:4的码率变换。六
8、、实验作品评价中的可加分项目1.纠错编码(或译码)前后码速比使用4:7(7:4)的调整方案,最高加4分。2.自制位同步提取电路,最高加8分。3.其它自设功能项目,视情况决定加分。5-4图2译码后的位同步时钟生成5-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