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式教学中课堂提问策略研究

对话式教学中课堂提问策略研究

ID:33974363

大小:3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2

对话式教学中课堂提问策略研究_第1页
对话式教学中课堂提问策略研究_第2页
对话式教学中课堂提问策略研究_第3页
对话式教学中课堂提问策略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对话式教学中课堂提问策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对话式教学中课堂提问策略研究对话教育是强调通过师生、生生、师生与教学资源间的对话式的联系与激励,以最终实现师生共同的自主与自由的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对话式教学的关键之处在于提问。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对话是由提问引起的。提问让师生双方展开思考,最终实现对话。对话式教学离不开提问,提问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对话的成败。教师要提出能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同时更要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这样才能形成你来我往,层层攀升的对话效果。真理越辩越明,有质量的提问不但会让对话双方都更接近真理,更会让双方充分享受到对话的乐趣,激发进一步对话的强烈欲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逐渐学会发现问题

2、、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要敢于对答案发出质疑。教师要鼓励学生对现实进行批判性的反思和行动。提问是对话的必要前提,教师应提升提问技巧,增强提问的能力,让提问带动对话的顺利进行。教师运用提问技能的策略决定了提问的质量,也直接影响了对话的进行。问题设计的好,还要在课堂上问得好,这样才能像抛砖引玉一样,激发学生思维的热情,继而与学生开展有效的对话,从而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形成高一级的认知发展。笔者经过多年探索实践,认为提问策略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等的民主的对话关系没有平等,就不会有真正的对话。对话教学中,师与生同是对话主体,同为学

3、习者,之前在传统教学中的“教师的任性的权力”已经不复存在。教师失去了以往的专制地位,就必须以学习的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展开对话。不仅要实现师生平等,也要积极促成生生平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从各种束缚中解脱出来,跟老师、同学实现零距离的真正平等的对话,也才能达到碰撞灵魂、交流思想的对话境界。提问不能带有压制的意味,应该允许学生自由表达,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提问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不平等对话下的提问毫无意义。然而,这种平等也应该是相对的,课堂不能是绝对自由的放羊状态。教师应严格把握问题提出的节奏,做到适时适当提问。教师在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还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大

4、体上应该控制对话的内容、对话的方式、对话的节奏,只是在对话的机会和结果上,努力实现“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种平等将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气氛,将让对话双方在“自由流动的空气”中实现真正的思想交流。学生将得到教师的尊重,会觉得老师更和蔼可亲,教师也因此更热爱自己的职业,更热爱自己的学生,也更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2)自由的开放的对话环境课堂中所对话的话题,不应是所谓的“既成事实的答案”,而共同对话而生成的话题应该是自由的,不是“死的”,而是“鲜活的”。如果想要通过对话而实现纯粹意义上的“固定答案”,那就失去了对话的真正意义。没有自由的胸怀、没有自由的心态,就不

5、会有真正的对话。对话的课堂也应该是开放的,不应有过多的限制。教师提问应注意开放性,尽量减少“对不对”,“是不是”之类的简单选择性设问。在学生心目中,实现“师生平等”本就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要求,所以教师必须要有开放的气魄来迎接与学生的任何对话,无论对与错,无论温婉还是强硬。在政治生活常识的教学中,对于已有一定社会经验的高中学生来讲,中国的民主性质与民主程度的问题及其敏感,学生会根据自己以为的认知和生活经验对书中大量的政治理论进行质疑,这种批判的精神对于青年学生的成长,对于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的推进都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此时,就需要老师有足够的耐心,引导学生去分析和

6、理解“社会上出现的许许多多与书中知识写的不一样的事”,这种问答往往充满了质疑,极具挑战性,教师要尽量避免让学生觉得自己强词夺理,而是应以积极地心态,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来建立一种互信的对话机制。可以让学生自由的表达,这是引导学生正确思考的前提,一味地“堵”只会造成学生们更大的不信任,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也不利于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的推进。教师要采用疏导的方法,在建立师生互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在批判中求发展,在互信中达成共识自由的开放的对话环境需要教师具有博大的胸怀和践行对话式教学的坚定信念。对于有些人来讲是理

7、念的转变,这远比方法的转变更深刻,更具有挑战性。没有自由开放的对话环境,也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话。(3)以人为本的人文的对话目标人是对话的主体,人的成长是对话的目标,任何有意义的对话都耐人寻味、值得反思。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知识的传承是教学目标,一代一代的“知识转接”好像只是怕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被丢掉,教育的变成了为了传承知识而开展的活动,而忽视了教育本身的主体是人,一切教育活动都最终使为了人类的发展,在对话精神的指导下,知识不再是目标,它只不过是实现人生命发展的手段,而教育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健康的、自由的、发展的人,从而促进人类这一自然物种的繁

8、衍与发展。教师提问的目的就是为了倾听学生的答案,所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