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知识转移的障碍研究

图书馆知识转移的障碍研究

ID:33929027

大小:289.5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28

图书馆知识转移的障碍研究_第1页
图书馆知识转移的障碍研究_第2页
图书馆知识转移的障碍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图书馆知识转移的障碍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第21卷第4期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12月!堂:圣!:盟!:堡:曼Q望墨塑叁坠!坚圣望墅望垒塑垒垦望旦堡垒!!!型曼Q坠坠!!!婆望鱼:垄堕!图书馆知识转移的障碍研究李月华(信阳师范学院图书馆,河南信阳464000)摘要:文章在借鉴企业知识转移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图书馆的特性,分析了图书馆实施知识转移的主要障碍,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图书馆知识转移的若干策略。关键词:图书馆;知识管理;知识转移中图分类号:G25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25(2008)04—0027-03作者简介:李月华(1967一),女,河

2、南周口人,硕士,馆员。研究方向:图书管理。一、图书馆知识转移的内容(一)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概念和关系哲学家波拉尼提出人类知识可分为可表达的知识和隐性知识二种。这种分类在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中被广泛采用,“可表达的知识”进一步被归纳为“显性知识”。罗默将知识区分为可传递性知识与不可传递性知识。野中郁次郎以知识是否具有可编码性为标准将知识区分为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并且在转化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共享与知识的增值。(二)显性知识转移图书馆显性知识主要包括“馆藏资源数字化”和“网络虚拟资源

3、馆藏化”两个方面。前者就是将本馆收藏的非电子化文献数字化,包括书目数据库建设、特色数据库建设、信息系统建设和各种载体全文数字化。后者是指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组织,将大量无序的信息有序化,对信息内容进行深加工,最终形成知识库。根据读者的实际需求,为读者提供最直接、最高效率的知识信息服务。运用知识管理的理念和知识管理的策略对这两方面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开展特色数字资源和网络虚拟资源的建设,帮助读者方便、快捷地利用文献信息资源。同时加强具有本馆特色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建立起具有馆藏特色资源的数字图书馆。(三)隐性知识转移知识管理中的知

4、识还包括存在于人脑中的隐性知识,对隐性知识的管理主要是挖掘图书馆员的潜,/收稿日期:2008—11:12在知识功能。图书馆应营造一个知识管理的文化氛围,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倡导图书馆员的学习、进取、创新精神,加强图书馆员的在职培训,以保证专业知识的更新,防止其老化或停滞不前.。对于那些通过情报分析、参考咨询等方式创造新知识的馆员和那些通过写作、讲座和辅导等方式与他人共享自己隐性知识和经验的馆员给予激励和表扬。二、图书馆知识转移的主要障碍(一)被转移知识本身的特点1.知识的可表达性即知识可以通过口头、文字等形式表现出来的程度。一般来

5、说,隐性知识是难以转移的,只能通过观察理解其涵义并且通过实践获得。而显性知识则不然,它易于编码,这些知识能够通过文字形式,如文件、E—mail、备忘录等充分转移。Cure.mings&Teng通过实证研究认为:知识的可表达性越差,知识转移越难。Szulanski分析了知识本身的特征对知识转移的影响,认为知识的因果模糊性(causalambiguity)及其难以理解的程度、预知的困难贯穿了转移的全过程。2.知识的嵌入性所谓知识的嵌入性是指知识的认知特征,按照Argote&In29ram的解释,知识通常嵌入在个体、工具(产品)和惯例中

6、。Cummings&Teng认为被转移知识的嵌入性影响知识转移的难度,知识的嵌入度越深,知识转移难度越大。3.知识作用的可观察性即知识一旦得到应用可见到的效果的能力。有27万方数据证据表明可观察的知识的转移比不可观察的知识的转移要有效率得多。另外需要转移的技术工具特征同样影响到知识转移的效果。Galbraith把技术转移时接受者和知识源的生产率作了比较,发现当技术不复杂时,接受者的生产率恢复得很快。(二)图书馆知识转移的发送方知识供方对组织间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主要由知识转移动机、知识转移意愿和知识转移能力组成。不同的动因对知识转移

7、的影响是不同的。对于图书馆知识的转移来说,转移知识的意愿是比较强烈的,因而知识易于在组织间转移。一般来讲,知识供方的实践经验越丰富,语言表达能力越强,知识转移能力就越强,转移知识的能力越强,知识越易转移。反之,知识则不易转移。(三)图书馆知识转移的接受方知识的接收方对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主要由知识吸收动机、吸收意愿、知识吸收能力、知识挖掘能力组成。知识受体通过吸收供方知识这一途径来满足其对知识的需求,其动机主要是通过这一途径可以更快捷、更经济、更有效地获得所需的知识,迅速扩大自身的知识存量,缩小与知识源的知识势差,提升竞争能力等。知

8、识受体的此种动机越强烈,则知识越易转移。知识吸收意愿主要是其知识吸收意识,虽然吸收意愿不是知识转移的必要条件,但却是组织间进行有效知识转移的前提。知识受体对于知识吸收的意识越强,知识转移就越容易。(四)图书馆知识转移的途径图书馆知识转移的通道因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