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义解僧人对于诗风转变的影响

东晋义解僧人对于诗风转变的影响

ID:33909334

大小:514.89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1

东晋义解僧人对于诗风转变的影响_第1页
东晋义解僧人对于诗风转变的影响_第2页
东晋义解僧人对于诗风转变的影响_第3页
东晋义解僧人对于诗风转变的影响_第4页
东晋义解僧人对于诗风转变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东晋义解僧人对于诗风转变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wENYIY^IUi瑚东晋义解僧人对于诗风转变的影响◎李斯斌【摘要】东晋佛学兴盛,对于清谈以及玄言文学创作都产生很大影响。历来东晋诗歌研究少有从其义解僧人的政治地位角度分析对于诗歌的影响。实际上,东晋义解僧人获得了很高的政治地位,在其与文人相交过程中,文人多有附和于僧人的诗歌创作,从而形成了文学创作新的影响势力,影响了诗风的转变。【关键词】义解;玄言诗;石门诗;退寻;山水诗【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139(2011)02—0063—7南方以建业为中心,经译虽艰辛而佛法传阅不广一、义解僧人的出现与地位提升译经释子多汉语

2、不精,诗文无作,其必影响与文佛教最重经译之功,梁代慧皎所编《高僧传》人相交,义解之僧不足可见矣。佛教义理难为中土以译经为首,而义解居次。义解僧人,慧皎谓“慧帝王、士族所接受,其僧人政治地位可想而知。西解开神,则道兼万亿。”¨实谓偏于佛经义理阐晋祚短,义解之僧只有少数与文人相接触,虽至永发,杂通儒道之僧人。佛教自西汉末传人中土,虽嘉渐盛,又遇典午政乱。由此,义解僧人之兴,实历经汉、魏,而终不脱“道教”习气,实有义解不足盛于江左。以梁代慧皎所著《高僧传》为例,足可之因。大法西来,即有经译,北方以洛阳为中心,见汉魏两晋之时,释子译经与义解之差距:译经:汉魏7

3、人,附12人西晋2,附4人东晋13,附IO.A.义解:汉魏0人西晋2,附2人东晋40,附43人①①此表据梁慧皎《高僧传》统计。皎《序》言:“自前代所撰,多日名僧。然名者,本实之宾也。若实行潜光,则高而不名,寡德适时,则名而不高。名而不高,本非所纪;高而不名,则备今录。”(52顶)足见皎录之僧,颇具典型。僧人西晋与东晋划分依其主要活动时间,东晋北方诸国皆计入东晋。为区别南北差异,特以南北划分简略如下:译经(北方:汉魏14人,西晋6A,东晋17.JK;南方:汉魏5人,西晋0人,东晋6人),义解(flBYY:西晋4人,东晋27人;南方:西晋O人,东音56A)

4、。作者食孥靳l斌i四撼师范欠哮丈峰说o8级古代爻淖璃士l研甍蔓'四m斌。

5、疆鏊

6、

7、2。11年第2期63

8、%。¨%一臻l§嚣_l蔫蠢

9、氇曩ZHONGHUAWENHUALUNTAN东晋义解之盛,一是南土文学有偏理寄之风。手段加以传播,则中土之人很难理解。由此,虽译《世说新语·文学》有记:经功高,实佛教传播之功,皆在义解僧人。义解之褚季野语孙安国云:“北人学问,渊综广僧,重在圆通佛理与中土文化,加速文化异质的博。”孙答日:“南人学问,清通简要。”支道林融合。纵观佛教中土化历程,义解之功,实不减译闻之日:“圣贤固所忘言。自中人以还,北人看经。早期义解,用所谓“

10、格义”之法以适应中土文书,如显处视月;南人学问,如牖中窥日。”化的理解。“格义”虽早,竺法雅为之完备,《高僧南方学识偏于义解,正与永嘉风气相接。东晋传》日:之时,佛理大兴,北方文士僧人纷纷过江,多有以法雅,河间人。凝正有器度,少善外学,义解而谋食者。支愍度立‘0无义”可为典型。《世长通佛义,衣冠士子,成附咨禀,时依门徒,并说新语·假谲》:世典有功,未善佛理。雅乃与康法朗等,以经中愍度道人始欲过江,与一伧道人为侣,谋事数,拟配外书,为生解之例,谓之格义。及毗日:“用旧义在江东,恐不办得食。”便共立“心浮、昙相等,亦辩格义,i,~7,JllI'1徒。雅风采

11、洒落,无’。既而此道人不成渡,愍度果讲义积年。善于枢机,外典佛经,递互讲说。后有伧人来,先道人寄语云:“为我致意愍度,以中土《老》、《庄》思想比附于佛教大乘思无义那可立?治此计,权救饯尔,无为遂负如来想,由此两者便相互融合,互有所取,《老》《庄》也!”{3J思想与佛教思想慢慢汇合。这种义解之法至鸠摩由此可见,过江之人,多有以迎合南学之风而罗什至后,实则也没有改变。罗什东来,虽大斥此立新说,此为东晋义解一大特色,谓之“拨新”。法,但此风已盛,似难弥净。汤用彤先生《汉魏两孙绰《愍度赞》日:“支度彬彬,好是拔新。”4晋南北朝佛教史》中言:“拔新”之评,非为贬

12、词。支道林为东晋清谈第一按晋代以玄学、《般若》之合流,为学术界流人物,寻微之功,不减辅嗣,亦评品之“拔新领之大宗。南方固为士大夫清谈之渊薮,而北方玄异”。《世说新语·文学》:理固未绝响。什公有名之弟子来自北方,均兼善王逸少作会稽,初至,支道林在焉。孙兴公内外,博通诗书。且在什公入关以前,多年岁已谓王日:“支道林拔新领异,胸怀所及乃自佳,大,学有成就。吾人虽不知其所习为外学何书,卿欲见不?”王本自有一往隽气,殊自轻之。后然僧睿、僧融早讲《般若》,慧睿、慧观来自匡孙与支共载往王许,王都领域,不与交言。须山。匡山大师慧远并重《老》《庄》,而罗什以前臾支退,后

13、正值王当行,车已在门。支语王日:之《般若》更富玄学气味,则吾人即谓什公门下“君未可去,贫道与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