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的玄学新义及其对玄言诗的影响

东晋的玄学新义及其对玄言诗的影响

ID:14620851

大小:46.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29

东晋的玄学新义及其对玄言诗的影响_第1页
东晋的玄学新义及其对玄言诗的影响_第2页
东晋的玄学新义及其对玄言诗的影响_第3页
东晋的玄学新义及其对玄言诗的影响_第4页
东晋的玄学新义及其对玄言诗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东晋的玄学新义及其对玄言诗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东晋的玄学新义及其对玄言诗的影响第3O卷2011年第2期河南教育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HenanInstituteofEducation(PhilosophyandSociMSciences)Vo1.30No.2,2011文章编号:1006—2920(2011)02—0033—04东晋的玄学新义及其对玄言诗的影响郭晨光摘要:永嘉南渡之后,玄学在东晋时期产生了新的变化.反映在学术思想上,主要是玄释合流带给玄学原有概念的变化,以及对逍遥论的新解等方面,由此也揭示了东晋时期,玄学开始

2、让位于佛学的趋势;反映在文学发展上,最大的变化就是出现了所谓的佛理玄言诗.士人通过玄言诗这种形式,阐述佛理,其中僧人支遁是杰出的一位.他的佛理玄言诗,不仅宣扬佛理,而且在许多方面出现了诸如山水诗的一些描写特征,对后来谢灵运山水诗革新诗风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关键词:玄学;《列子注》;支遁;逍遥论;佛理玄言诗作者简介:郭晨光,南开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天津300071).汤一介先生给魏晋玄学这样定义:魏晋玄学是指魏晋时期以老庄思想为骨架意在调和儒道,会通"自然"与"名教"的一种特定的哲学思潮

3、,它所讨论的中心为"本末有无"问题,即用思辨的方法来讨论有关天地万物存在的根本问题,也就是说表现为远离"世务"和"事物"形而上学本体论的问题.…"可以说,整个魏晋时期,玄学是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思想,并且得到当时士人推崇的一种时代思潮.关于魏晋玄学的分期,《世说新语?文学》载东晋人袁宏《名士传》把曹魏到西晋时期的玄学名士分为三个时期:袁宏以夏侯太初,何平叔,王辅嗣为正始名士;阮嗣宗,嵇叔夜,山巨源,向子期,刘伯伦,阮仲容,王冲为竹林名士;裴叔则,乐彦辅,虞子蒿,王安期,阮千里,卫叔宝,谢幼舆为中朝名

4、士.袁宏把魏晋玄学分为正始,竹林,中朝三个时期,如果再加上袁宏所处的东晋,那么玄学发展大体有四个时期:以王弼,何晏为代表的正始时期;以嵇康,阮籍,向秀为代表的竹林时期;以裴颁,郭象为代表的元康时期;以道安,张湛为代表的东晋时期.…"以郭象,向秀为代表的西晋玄学家,成功地建立起玄学的理论体系,比较完美地调和了"名教"与"自然"的矛盾.玄学到了东晋,已经呈现出一副凋零之势.如钱穆先生《魏晋玄学与南渡清谈》认为:"(东晋)清谈家如盆栽花卉,虽亦有生命,有意态,只根盘不大,培壅太薄,没骨干,没气魄,不好

5、算是性情,因此也经不起大风大浪,不能奋斗,易为外物所累."..的确,东晋的玄学从内容上看,与西晋时没有明显发展,《世说新语?文学》云:"王丞相过江左,止道声无哀乐,养生,言尽意三理而已.然宛转关生,无所不入."¨这涉及声无哀乐论,养生论,言尽意论为中心的几乎所有玄学命题.但是这时期玄学与佛理的日渐融合,名士与名僧的交往,使得东晋玄学呈现出一种新的意义,即玄释合流,并且深入影响到当时的士人乃至整个中国文化.能够代表这时期玄学的有张湛的《列子注》和僧人支遁的"逍遥论".一,张湛的《列子注》体现的玄释

6、合流状况关于张湛的生平,见于《世说新语?任诞》注引《晋东宫官名》:"湛字处度,高平人."又引《张氏谱》:"湛祖(嶷),正员郎.父旷,镇军司马.湛仕至中书郎."《宋书?良吏传》记载:"高平张袼,并以吏才见知……袼祖父湛,晋孝武世,以才学为中书侍郎,光禄勋."关于《列子》一书的真伪,向来有很大的争议,但大多认其伪作于魏晋时期.认为伪作者为张湛本人的,有吕思勉,梁启超等人;另外有一些学者认为不是张湛伪作,代表有杨伯峻,严灵峰等人.因为张湛是东晋时期人,他通过对《列子》作注,阐述了自己的玄学思想,并体现

7、出鲜明的时代特色.所以,笔者抛开《列子》一书是否是张湛本人自作,单独谈谈?33?《列子注》体现的玄学思想.首先,张湛在《列子注》中,大量引用王弼注《老子》,向秀,郭象注《庄子》的思想.如:王弼日:"孰,谁也.言谁能知天意耶?"①向秀曰:"唯无心者独有耳."向秀日:"同是形色之物耳,未足以相先页.以相先者,为自然耳."郭象日:"夫身者非汝所能有也,然者自有耳.有所非有,而况无哉?其为圣人也."其次,有些虽未完全引用王弼,向秀,郭象的话,但是与他们注《老子》,《庄子》的思想相同.比如王弼思想中最重要

8、的"以无为本"的思想,就有体现:"有之为有,恃无以生;言生必由无,而无不生有……"(《列子注?天瑞》)又如《列子注?天瑞》"皆自尔耳,岂有尸而为之者哉"就与郭象"自生"的思想相同.其三,有些注文,直接注引《老子》,《庄子》原文.如《列子注?说符》引《老子》"后其身而身先",《列子注?天瑞》引《庄子?天运》"夫白鹃之相视,眸子不运而风化",等等.最后,有些虽然没有直接引用原文,但是实际上为《老》《庄》作训诂.比如《列子注?说符》:"此为祸福相依也";"用聪明以察是非者,众诈之所逃;用先识以奸伏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