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论教育技术学的知识旨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教育技术学的知识旨趣作者:蔡建东发布日期:2010年06月13309:34浏览:123次评论:0次來源:《开放教育研究》,2010(4)。论教育技术学的知识旨趣蔡建东【摘要】学科理论知识性质的判断是学科研究方法问题讨论的逻辑起点。本文从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入手,结合实践哲学关于理论和实践关系的新认识,在理论上揭示出教育技术学要真正确立起“桥梁学科”的地位,必须着力发展“教育的技术知识”。对这种技术知识的理解,需要从科学、技术、工程三元划分的视角把握其直接面向实践的现实性。【关键词】教育技术;桥梁学科;教育的技术知识;现实性近两年国内教
2、育技术学领域开始关注研究方法问题。这是学科“自我意识”的表现,也是教育技术学走向成熟,真正建立“学”的地位的必由之路。然而,“对于整个学科或者领域而言,我们应该基于理论知识的性质来讨论它的研究方法问题。”(杨开城,2008)或者说,学科理论知识性质的判断是学科研究方法问题讨论的逻辑起点。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对教育技术学的知识旨趣进行讨论,以期抛砖引玉,将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徘徊于理论与实践之间:作为“桥梁学科”的教育技术学的愿景与历史的尴尬在教育领域,理论与实践的脱离问题一直就是历代教育家们所讨论的重要问题。然而,通过建立一
3、门“桥梁学科”(LinkingScience)来联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观点,却始自于上个世纪初杜威在其名著《心理学和社会实践》(PsychologyandSocialPractice)中的首倡。(Dewey,1900)历史恰恰将这一神圣使命赋予了一个新生儿一一教育技术学。当然,与其说是“赋予”倒不如说是时代需要的“顺产”来的贴切。事实上,无论是教育技术学历史上的“媒体派”还是“学习派”,他们也都的确将自己定位在“桥梁学科”的位置上。只不过由于出发点不同,他们对如何发挥自身的桥梁作用有着不同的理解:媒体派从媒体出发,以反对教学中的“言语主义”为己任,
4、致力于运用生动直观的媒体在教学中架起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桥梁,这一点,媒体派的划时代之作一一“经验之塔”就是最好的代表;学习学派则以优化学习为己任,致力于综合运用各种理论,以解决教育中的问题,并由此开拓出了教育技术学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一一教学设计。可以说,无论是媒体派还是学习学派对教育技术学的理解有多么不同,但是就该学科的“桥梁”性质却始终存在着惊人的共识,而且不少研究者工作的岀发点也的确是基于此。不少著名的教育技术学学者曾就教育技术学的“桥梁”学科的作用和前景进行过乐观的讨论。瑞格卢斯在论及什么是教学设计理论时曾指出,“教学设计理论就是在帮助人们
5、如何学习和发展方面,能够提供明确、直接、切实地指导的理论。”(Reigeluth,1999)梅瑞尔也曾指出,“总体而言,教育技术就是应用知识和技能以促进现实中的有效学习”。(Merril,l2002)然而,止当教育技术学学者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学科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之间不可替代性的桥梁作用的时候,人们却发现:别说是一般意义上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就是在教育技术学内部,其自身生产的理论和实践之间始终存在着一条无法弥补的鸿沟。瑞维斯曾尖锐地批评道,“领域的大部分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显现岀了一条裂缝。”(Reeves,1995)米切尔、格鲁斯、塞特勒和斯耐贝克
6、也都承认教育技术学在联结理论和实践之间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如人意,教育技术学的大部分研究对教学实践几乎没有什么影响。(Defazio,2006)在中国,教育技术学在联结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工作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观察者”将这种现象戏称为“桥梁学科的水土不服”。(Observer,2005)杨开城博士曾经评论道,“教育技术学一直被人们当成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学科,但多年来我们这些教育技术学研究者并没有去建设这座'桥',而是痴迷于新技术的教育运用、技术的应用效果研究、技术标准的制定,等等。这种实践非但没有解决原有的问题,反而在引入新技术的同时引发了新的问题。这是
7、值得我们深思的。”(杨开城,2004)拯救教育实践:以“教育的技术知识”搭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作为桥梁学科的教冇技术学有着美好的愿景,但是没有胜任时代所赋予的使命。一时间,学科外部的责难,学科内部的抱怨不绝于耳,甚至教育技术学学科存在的合理性也一度受到质疑。问题的根源在哪?是教育技术学真的根本无法胜任“桥梁学科”的殊荣?述是另有其他原因?在本文看来,责任并不能完全归咎于教育技术学本身。因为在哲学领域关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一直没有解决,甚至长期存在着错误的认识。所以,教育技术学要真正发挥桥梁学科的作用,首先必须理解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和人类认识
8、的过程。而且也只有这样,才能明确学科自身不可替代性的发展前景。哲学史上关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最根深蒂固的思路就是同质论思路,即把它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