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867430
大小:74.9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01
《我国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探究摘要:为了应对各种潜在的灾害,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从汶川大地震后疏散转移群众的情况来看,要把大规模的居民转移到几十公里外地乡镇,存在着很大的困难,所以就要求我们在市内、城市周边和近郊有可以应对这些灾害的临时安置场所——应急避难所。能在灾害发生的一段时期内,供居民紧急避难避险,具备一定防护功能的临时安置场所。关键词:应急避难场所现状问题对策城市作为现代社会人类最主要的聚居点,在现代化进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城市需要应对频发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海啸等,工业革命以来,由于物质资料不断丰富,人口增长、城市化水平越来愈
2、高、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灾害的种类以及造成的破坏性后果都有了更为复杂的特点。如何在灾害发生时,将损失降到最低,如何紧急疏散人群,如何进行人员安置这个问题受到了更多人的思考和关注。应急避难场所是为了人们能在灾害发生后一段时期内,躲避由灾害带来的直接或间接伤害,并能保障基本生活而事先划分的带有一定功能设施的场地。现代城市中建筑密度打,可用的土地资源有限,而城市公园、绿地、广场、学校操场、大型露天停车场等因为空间大,也因此作为应急避难场所的首选,将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纳入到城市规划体系中,能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避难、基本生活场地及灾后救援的场所,具有"直接启用”的特点。为应对突发事件,经规
3、划建设具有应急避难生活服务的设施,可供居民紧急疏散、临时生活的安全场所。加强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是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减轻灾害影响、增强政府应急管理工作能力的重要举措。最近几年由于人类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汶川“5.12"地震暴露出中国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引起了人们对应急避难场所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更多的农村和乡镇人口聚集在市区,必然会造出城市市区人口密度过高,建筑密度加大,住房高度变高,容积率大以及基础设施相对缺乏等问题,加之城市的自我保护能力较差,灾害一旦发生造成的损失也就越大。城市首先是考虑其安全问题,因此
4、合理规划、分期建设、健全管理机制的城市避难场所是非常重要的。一、我国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发展现状我国的应急避难场所起步比较晚,从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才有了对防灾避难的初步认识,但并没有形成理论体系。直到最近几年由于自然灾害的频发才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直到2003年,才建成第一个应急避难场所,位于北京的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应急避难场所。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在安全方面的需要,首先在北京城中心建立了29所应急避难场所。2011年,北京市又发布《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应急体系发展规划》时指出,“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应急避难场所将达300处以上。对于300处以上应急避难场所,北京市“十二五”
5、规划要求面积将达1500万平方米、可容纳600万人,可基本保障突发事件发生后,居民疏散和避难需求;同时明确建设“步伐”,各区县政府每年至少建设2至3处,其中每个区县5年内至少建成1个I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这也为全国的应急避难场所提供了一个模板。在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发生后,各个城市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法规和刚要,居民也认识到在自己身边的城市建立应急避难场所的必要性,随着关注度的增加,各地加快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和建设,这也促进了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进度。而我国地域辽阔,呈三级阶梯分布,各个区域的地域特征、自然植被及人口分布等情况有很大的差别,一些地处山区丘陵地带、河谷、滨海的
6、城市,需要结合自身所在地的特点探索研究合适的方案应对灾害。由于各个城市的差异性,应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当地条件,不再盲目的进行整齐划一的建设。其中,天津市推出了《应急避难场所标志》地方标准,市政府还将全市28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列入市民手册,上海市在大连路绿地公园建造了首个地震应急避难所,区县和街道的避难所建设纳入了规划。重庆市由于地处山地,市中心楼房密度大楼层髙、空地少的地域特点,充分利用公众场所较为开阔的地势,建立临时和应急避难所,按照居民所在社区划分不同的疏散群体,将奥林匹克公寓体育场、各高校露天操场、城市公园作为临时避难所。但同时也应看到这些已建成或是在建中的应急避难场所,
7、是不能满足城市对于避难场所的要求,同时很多已经建成的避难场所设施也存在着配套设施不足,数量少、面积小,管理制度不完善,以及一些相应的饮水、医疗、物资供应等生活服务缺乏的问题。城市绿地,是指那些具有开阔空间,宽阔的交通道路,并且有天然的绿色植物的场所,使之成为了应急避难场所的首选,居民最为熟悉的就是城市公O在汶川地震期间,成都市民有超过50万人在城市各个花中避难,而北京已经建成的29所应急避难场所中,就有21座是公园,成都公布的26做避难所中也有13座是公园。公在避难场所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