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863424
大小:2.12 MB
页数:52页
时间:2019-03-01
《行政问责制现状、缺陷与完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行政问责制:现状、缺陷与完善姓名:彭岳鹏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指导教师:杨小云20071101中文摘要在全球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各种挑战层出不穷,严峻危机时有发生的形势下,探索新的治理模式避免治理危机或通过治理避免危机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领导人共同面临的课题。行政问责制从一面世,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它从政府自律角度,着力突出了政府管理中责任与权力一致的原则,是政府探索规范自身行为的有益尝试。行政问责制继党内民主和村民选举后,成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亮点。但在实际运作中,如果不辅之以制度保证,问责制也有可能被扭
2、曲、变形,以至沦为选择性惩罚以防止责任范围扩大、甚至掩盖更大责任的工具。关键词:行政问责,问责制,责任政府,服务型政府ABSTRACTTheaccountabilitysysteminadministrativebecomesthefocussinceitemergesafterVillageAdministrationandVillagersSelf—GovernmentandInner—PartyDemocracy.Itgivesemphasistotheprinciplethattheresponsibilityshouldmatchthepowerinthe1ightof
3、government’Sself—discipline,ofcourse,itisavaluabletryforself—contr01.However,Theaccountabilitysystemwouldbewarpedinpracticeifitisn’tguaranteedbythegoodsystem.Keywords:Theaccountabilitysysteminadministrative,IITheaccountabilitysystem,Responsiblegovernment,Serviceguidedgovernment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4、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彩l老们矿年月日∥I。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湖南师范大学。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
5、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1、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2、不保密口。(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作者签名:芴戛—哆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机、3\b日期:年月日行政问责制:现状、缺陷与完善导论一、选题意义,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要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o行政问责制是中国政府在“非典危机”中启动的非常规机制,它充分表明了国家在推进政治文明建设进程方面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以《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
6、例》为标志,由“权力问责”为主向以“制度问责"为主转变的态势已基本形成。它从政府自律角度,着力突出了政府管理中责任与权力一致的原则,是政府探索规范自身行为的有益尝试。行政问责制继党内民主和村民选举后,成为中国政治体制的亮点。“权、责相符”是现代政府治理模式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树立科学发展观,提升政治文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都要求政府具有“有什么样的权力,必须负什么样的责任”的责任理念。目前“可问责政府"的理念正在中国行政改革中得到全面推行,然而我国当前行政问责制度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下列主要问题:对问责制的理解存在误区;职责划分不明确;问责主体存在缺位;行政问责的制度建构不完善、
7、随意性大;相关的法律体系不健全.异体问责缺失、问责弹性过大、问责不实、问责不全、问责不公。问责主体缺乏法定明确性,主体问责相对薄弱;问责的法律体系不完善,缺乏强制力作为保障;政府权力与责任不对等;政府信息公开有限。问责客体缺乏法定明确性;问责客体限于政府系统;问责内容高校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缺乏法律规范,问责标准弹性过大;问责程序可操作性不强;问责的法律体系尚存缺陷;转型中的行政生态环境还不能有力地促进问责制的推行。公民参与政府问责的积极性不足,权责难以界定,问责主体缺位,目前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