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培养

浅议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培养

ID:33831970

大小:5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1

浅议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培养_第1页
浅议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培养_第2页
浅议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培养_第3页
浅议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培养_第4页
浅议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培摘要:创新思维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非结论的,是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且能清楚地勾画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表现为打破常规解决问题的方式,重新组合既定的感觉体验,探索规律,得出新思维成果的思维过程。该过程实际就是由心智到实践,最终演绎出创造思维的过程。因创造思维过程中,学生高度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拘泥于成规,突破问题的固定反应方式,从史实的现象及本质中,剖析探索,寻找新的切入点,得出创新的思维结论。关键词:初中历史;创造思维;能力培养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5-063-01怎样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呢?

2、教师必须转变方式,活跃气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积极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还需要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创造能力的物质环境,(如文物、挂图、相关资料等)以及促进学生创造智能的心理环境(如情绪、心境、兴趣等)。对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或见解,教师要认真倾听,充分肯定和鼓励,赞赏学生的思维成果。对大胆质疑的学生给予鼓励,表扬,使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和民主和谐的学习气围中打破思维定势,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用不同的方法去观察历史,去分析思考问题,从而得出新的结论。如对《马关条约》的教学,课本叙述了清政府派李鸿章为义和全权大臣,前往日本谈判,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3、。于是在同学们的头脑中立即浮现出李鸿章是大卖国贼,该条约的签订归罪于李鸿章。为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老师应作以下引导:《马关条约》的签订,归罪于李鸿章,这种看法对不对?有的同学说:李鸿章负有直接责任,但不负主要责任,主要责任在腐败的清王朝;有的同学说:李鸿章不负担责任,因弱国无外交;有的同学说:李鸿章负我较大责任,因为他在谈判过程中妥协退让,没有做到有理有节的斗争,未把条约对我国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对同学们富有创意的见解,加以肯定,表扬,赞赏。通过同学的辩论,无形中使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得到发挥和锻炼。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培养创造思维动机。根据教育的开放性原则,改变传统教学模

4、式,开辟宽松的民主教学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推动学生担任主角,加强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可采用讨论辩析,导演历史小剧等多种形式,诱发学生进入角色之中。在激发其自主意识的同时,刺激催生他们的创新兴趣。因此必须处理好基础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创设问题情境,坚持“论从史出”的科学思维方式。因此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是首要任务,其次才能训练学生阅读,理解教材的能力,培养分析,比较的基本技能。如教学《中国历史》第四册第7课的'‘团结抗战”时,为培养学生的能力,就必须指导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教材和黑体字材料;(1)面对日本侵略者,中共提出了哪些主张?(2)这一主张怎样实现的?让学生讨论,各抒已见

5、,让他们在讨论或争论中锻炼创造思维的能力。另外,要允许学生对老师讲课中提出的见解提出质疑,调动学生参与。例如,引导一部分学生支持或反对老师的某观点或结论。通过积极的讨论或辩论,使学生想人之所不想,见人之所不见,能人之所不能。从而优化学生的创造心理环境,激发他们想象的冲动。使之联想的新颖,思路的开阔;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使之成为创造思维的策源地。鼓励学生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观察历史,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历史现象,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历史包容着已逝岁月的方方面面,也是延绵不断发展之中的学科,不能靠一时一地就事论事,这样是不能得出科学结论的。历史知识具有多样性,广延性,复杂性等特点,为训练学生

6、综合思维能力提供了理想条件。因此,在教学中有必要选择地介绍不同的史学观点,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对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思考。如《中国历史》第四册12课有关抗日战争胜利这一问题,课本上思考题是:中国抗日取得最后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说:有人认为是日本屈服于美国的原子弹的结果;有人认为是苏联百万红军出兵中国东北歼灭了日本关东军的结果;有人认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和广大人民英勇抗日的结果。对上述看法,同学们的看法如何?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有的同学从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出发,认为是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抗战的结果;有的同学从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出发,认为是苏联红军出兵东

7、北和美国在日本本土扔下原子弹,促使内因变化,加速了抗日胜利进程。有的同学认为抗日胜利,是内外因结合的结果。也就是中国、美国和苏联等国互相支持,团结抗日的结果。通过学生讨论、争论对历史知识加以重组和综合,运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进行剖析历史,使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向他们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思维是动作的内化,动作是思维的外现。教师要有的放矢的指导学生参与探索性的实践活动,如实地调查,文物老古,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