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导学案教师版

报任安书导学案教师版

ID:33829165

大小:8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1

报任安书导学案教师版_第1页
报任安书导学案教师版_第2页
报任安书导学案教师版_第3页
报任安书导学案教师版_第4页
报任安书导学案教师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报任安书导学案教师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报任安书》学案(教师版)制作人:张明福时间:2013.9.26【教学目标】1、了解《史记》的写作过程和成书原因,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2、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3、体会本文叙事、说理、抒情融为一炉的写法。4、感受司马迁逆境中发愤的高尚人格和他的生死观。【教学重点】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教学难点】体会本文叙事、说理、抒情融为一炉的写法。感受司马迁逆境中发愤的高尚人格和他的生死观。【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练习法【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司马迁(前145-前90?),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市)人

2、,生活在西汉武帝时代,前后曾为郎中、太史令、中书令等职。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2、写作背景本篇是

3、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任安此时曾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推贤进士”。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复信。后来,任安以重罪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司马迁在此信中以无比激愤的心情,向朋友、也是向世人诉说了自己因李陵之祸所受的奇耻大辱,倾吐了内心郁积已久的痛苦与愤懑,大胆揭露了朝廷大臣的自私,甚至还不加掩饰地流露了对汉武帝是非不辨、刻薄寡恩的不满。信中还委婉述

4、说了他受刑后“隐忍苟活”的一片苦衷。为了完成《史记》的著述,司马迁所忍受的屈辱和耻笑,绝非常人所能想象。但他有一条非常坚定的信念,死要死得有价值,要“重于泰山”,所以,不完成《史记》的写作,绝不能轻易去死,即使一时被人误解也在所不惜。就是这样的信念支持他在“肠一日而九回”的痛苦挣扎中顽强地活了下来,忍辱负重,坚忍不拔,终于实现了他的夙愿,完成了他的大业。学习过程:一、诵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曩者诎体箠楚槛阱圜墙惕息羑里强颜赭衣缧绁倜傥愠色刺谬倡优二、速读课文,整体把握,口头概述大致内容。三、研读一二两段,完成问题。1、解释加点字牛马走对自己的谦称再拜言两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幸勿为

5、过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2、翻译重点语句①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3、任安在来信中提出了怎样的要求?作者的态度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任安的要求: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作者的态度:仆非敢如此4、本段核心句是哪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核心句:仆非敢如此。作用:设置悬念,总领下文。5、概括本段内容。引出任安来信内容,再就迟复表示歉意,说明复信是因为自己无法“推贤进士”。四、研读第三段,完成问题。1、解释加点字固主上所戏弄特以为智穷罪极曷足贵乎何,什么以稍凌迟逐渐,慢慢地6倡优所畜用之所趋异也定计于鲜也权倾五伯审矣,何足怪乎?及罪至罔加

6、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太上不辱先流俗之所轻也1、翻译重点语句①假令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②而世又不能与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③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凌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2、如果说第一段作者的感情是谦卑的,第二段的感情是致歉,那么第三段的感情是怎样的?请用一个词概括。(悲愤)3、本段陈说自己受辱而不自杀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7、4、作者运用比喻、对比是为了渲染和说明什么?引证古人受辱的事例又是为了阐述什么?用比喻、对比来说明人的志气在困辱的境地中会逐渐衰微。5、作者的生死观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请写出别的能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和影响的有关生死的名句。作者: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史铁生: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6、概括本段内容。申诉自己遭受极辱而不自杀的原因五、当堂检测1、填空司马迁(前145-前90?),史学家,文学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