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量内积的坐标运算与距离公式教学设计

向量内积的坐标运算与距离公式教学设计

ID:33828739

大小:9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1

向量内积的坐标运算与距离公式教学设计_第1页
向量内积的坐标运算与距离公式教学设计_第2页
向量内积的坐标运算与距离公式教学设计_第3页
向量内积的坐标运算与距离公式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向量内积的坐标运算与距离公式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数学基础模块 下册7.4.2向量内积的坐标运算与距离公式【教学目标】1.掌握向量内积的坐标表示,并应用向量内积的知识解决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2.能够根据平面向量的坐标,判断向量是否垂直.3.通过学习向量的坐标表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形结合思想,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向量内积的坐标表达式,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向量长度的计算公式的应用.【教学难点】向量内积的坐标表达式的推导,即a·b=

2、a

3、

4、b

5、cos‹a,b›与a·b=a1b1+a2b2两个式子的内在联系.【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启

6、发式教学和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向量内积的坐标表达式,是向量运算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无论是向量的线性运算还是向量的内积运算,最终归结为直角坐标运算.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这条线索,不断使学生的平面向量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从而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教学过程】环节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导入1.已知非零向量a与b,则a与b的内积表达式是怎样的?由内积表达式怎样求cos‹a,b›?2.a^bÛ      ;3.

7、a

8、与有何关系?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忆解答.师生共同回忆旧知识.师:对平面向量的内积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几何角度,

9、还要寻求其坐标表示.引出探究问题.为知识迁移做准备.新课已知e1,e2是直角坐标平面上的基向量,a=(a1,a2),b=(b1,b2),你能推导出a·b的坐标公式吗?探究过程a·b=(a1e1+a2e2)·(b1e1+b2e2)=a1b1e1·e1+a1b2e1·e2+a2b1e1·e2+a2b2e2·e2,又因为e1·e1=1,e2·e2=1,e1·e2=0,所以a·b=a1b1+a2b2.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再提出的下列问题:(1)(a1e1+a2e2)·(b1e1+b2e2)是怎样进行运算的?(2)e1·e1,e2·

10、e2,e1·e2的内积是怎样计算的?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师生共同写出详细的探究过程.问题为复习向量的线性运算和向量的内积而设计.通过学生的探究给出结论,比直接给出更符合学生的特点,容易被学生接受.通过结论的探究,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无论是向量的线性运算还是向量的内积运算,最终都数学基础模块 下册新课定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e1,e2是直角坐标平面上的基向量,两个非零向量a=(a1,a2),b=(b1,b2),则a·b=a1b1+a2b2.这就是说,两个向量的内积等于它们对应坐标的乘积的和.我们还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1、1)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为a⊥bÛa1b1+a2b2=0;(2)两向量夹角余弦的计算公式为cos‹a,b›=.问题:(1)若已知a=(a1,a2),你能用上面的定理求出

12、a

13、吗?解因为

14、a

15、2=a·a=(a1,a2)·(a1,a2)=a12+a22,所以

16、a

17、=.这就是根据向量的坐标求向量长度的计算公式.(2)若已知A(x1,y1),B(x2,y2),你能求出

18、

19、吗?解因为A(x1,y1),B(x2,y2),所以=(x2-x1,y2-y1).因为

20、a

21、=,所以

22、

23、=,这就是根据两点的坐标求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例1设a=(3,

24、-1),b=(1,-2),求:(1)a·b;(2)

25、a

26、;(3)

27、b

28、;(4)‹a,b›.教师给出向量内积的直角坐标运算公式.并引导学生用文字叙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讨论得出.教师提出问题,稍加点拨.学生讨论解答.教师总结得出这就是根据向量的坐标求向量长度的计算公式.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解答.教师总结得出这就是根据两点的坐标求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归结为直角坐标运算.通过对问题的详细探究得到性质,比直接给出结论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同时加深对a·b=a1b1+a2b2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刚刚学过的知识及时得到应用

29、.通过例1可数学基础模块 下册新课解(1)a·b=3×1+(-1)×(-2)=3+2=5;(2)

30、a

31、==;(3)

32、b

33、==;(4)因为cos‹a,b›===,所以‹a,b›=.例2已知A(2,-4),B(-2,3),求

34、

35、.解因为A(2,-4),B(-2,3),所以=(-2,3)-(2,-4)=(-4,7),所以

36、

37、==.例3已知A(1,2),B(3,4),C(5,0),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证明因为=(3-1,4-2)=(2,2),=(5-1,0-2)=(4,-2),=(5-3,0-4)=(2,-4),

38、

39、==,

40、

41、

42、==,所以

43、

44、=

45、

46、.因此△ABC是等腰三角形.例4已知A(1,2),B(2,3),C(-2,5),求证:^.证明因为=(2-1,3-2)=(1,1),=(-2-1,5-2)=(-3,3),学生尝试解答.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教师点拨,学生解答.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教师点拨,学生讨论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