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687878
大小:61.92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2-28
《2012年秋学期鲁教版必修1:《石钟山记》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石钟山记》学案石钟山记[宋]苏轼《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檸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楼磯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
2、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眩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竅坎镇齬之声,与向之噌眩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眩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竅坎锂轄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
3、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第一板块:自学互帮目标及内容一、基础知识积累K容易读错的字彭蠡(II)■(ling)之函(han)胡射(yi)■栖鹘(hi!)郦(11)元钟磬(qing)李渤(bo)扣而聆(h6ng)1)椁(fli)止响腾铿(keng)然■腔腔(kong)焉无磔磔(zh6)鹳(guan)鹤噌(ch^ng)眩石穴够(xia)断2、字形辨析聆聆听磬钟磬饶富饶镇床伶伶人馨馨香绕环绕瞠目拎拎着3、背诵有关实践的名句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笃行之《礼记•中庸》学而不
4、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二、整体自学目标:文言知识理解和积累:(1)通假字:扣、函、莫、固、识、目、耳、鼓、名、鸣、夜;(3)古今异义:钟馨、其实、洪钟、港口、所以、斧斤、浅深;(4)重要一词多义;(5)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后置句、判断句、省略句。2、内容理解:(1)理清文章思路结构。(2)理解和学习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即情、景、理相融合的写法。(3)学习有疑必察,重视实涵(han)淡竅(kuan)坎(kdn)轄(td)臆(y搏拼搏澎澎湃霄云霄博博大膨膨胀宵宵夜殍饿殍考
5、;舟、践的精神。=、自学互帮程序1、组长组织逐段学习,理解掌握重要文言知识,翻译,归纳概括内容。质疑和解决集中存在的问题。2、对文章深入理解和探讨,主要理解思路、写作方法、作者精神。3、解决自学互帮过程中未解决和新发现的问题。4、自学效果检测。、第一段自学目标及内容:理解积累重要实词、虚词:焉、以为、临、是、相、虽、始、访、探El!寻、响、而2、通假字:扣、函3、活用:鼓、鸣、名、下4、特殊用法:钟磬、而况乎、5、特殊句式(1)石之铿然有声者(2)得双石于潭上(3)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4)郦元以为下临深潭(5)以钟磬置水中6、翻译全文7、内容理解:(1
6、)分析层次(2)概括内容(3)分析对两疑的态度及其作用。五、第三段自学目标及内容:1、理解积累重要实词、虚词:适、因、搏、焉、港口、空中、相、然、而、中流2、通假字:莫、固、当、识3、活用:舟、涵淡、侧、磔磔、浅深4、特殊句式:(1)而大声发于水上。(2)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3)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4)噌眩者,周景王之无射也。(5)廉坎镇轄者,魏庄子之歌钟也。(6)宾语前置句:古之人不余欺也。(7)磔磔云霄间(8)大石当中流Wj)5、翻译全段。6、内容理解:(1)分析层次(2〉归纳内容(3)探讨景物描写及其作用六、第三段自学目
7、标及内容:1、理解积累重要实词、虚词:臆断、殆、而、莫、虽、乃、斧斤、其实、陋、水师、所以2、通假字:考耳、言、夜此世所以不传也。重点翻译记忆“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3、活用:目、4、特殊句式:5、翻译全段。6、内容理解:(1)分析层次。(2)内容归纳(3〉分析三人对石钟山命名原因的理解和本人的笑:7、背诵本段。七、探讨文章(自己思考的基础上讨论完成)1、理清思路(要列出详细结构图)2、三段之间的关系及照应:3、品《石钟山记》四美(1)人格美(2〉奇致美(3)严谨美(4)语言美4、比较分析《石钟山记》与《游褒禅山记》的异同:第二板块:课文助学—V
8、作者资料苏轼(1038〜1102),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