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雀啄灸配合中药治疗面神经麻痹50例临床观察

针刺、雀啄灸配合中药治疗面神经麻痹50例临床观察

ID:33549215

大小:58.3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27

针刺、雀啄灸配合中药治疗面神经麻痹50例临床观察_第1页
针刺、雀啄灸配合中药治疗面神经麻痹50例临床观察_第2页
针刺、雀啄灸配合中药治疗面神经麻痹50例临床观察_第3页
针刺、雀啄灸配合中药治疗面神经麻痹50例临床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针刺、雀啄灸配合中药治疗面神经麻痹50例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针刺、雀啄灸配合中药治疗面神经麻痹50例临床观察李崇宁黎芳(南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广西南宁530012)【摘要】目的观察针灸配合中药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木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0例,予针刺加雀啄灸配合中药牵正散加减治疗。对照组46例,予针刺配合神灯仃DP)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91.3%,且治愈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针刺加雀啄灸配合中药治疗面神经麻痹具有较好疗效。【关键词】面神经麻痹针刺雀啄灸中药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

2、R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9-0342-02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及多发病,占面瘫发病总数的73%,每年发病率大约为0.2%,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性别差异⑴。多发病急速,以一侧面部口眼歪斜为主要特征。笔者运用针刺、雀啄灸配合服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5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参照石学敏主编第二版《针灸学》[2]中面瘫的临床表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增宽、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鼓腮;

3、部分患者初期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CT检查显示颅脑正常者。1.2排除标准①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围性面瘫(如脑干病变、手术损伤、腮腺病变、中耳炎、听神经瘤);②因故不能完成治疗者。1.3-般资料观察对象均是2010年9月〜2012年9月期间,我院针灸康复科收治的确诊为周围性面瘫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雀啄灸配合中药组)50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范围为口〜69周岁,平均年龄是45.6周岁;患者病程时间为1.5d〜2.2个月,平均病程6.2山病变部

4、位:左侧23例,右侧27例。对照组46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24例;年龄范围为12〜72周岁,平均年龄是44.8周岁;患者病程吋间为l・5d〜2.1个月,平均病程5・9d。病变部位:左侧21例,右侧2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研究方法2.1治疗方法2.1.1对照组予针刺配合TDP治疗:患者仰卧位,取攒竹、阳白、额醪、丝竹空、瞳子膠、太阳、听会、巨醪、四白、地仓、下关、颊车、大迎、和醪、合谷。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鼻唇沟变浅加迎香,乳突部疼痛加翳风,舌麻、味觉减退

5、加廉泉,目合困难加鱼腰。每次酌取6〜8个穴,均取患侧。操作方法:取30号1寸毫针,皮肤局部常规消毒,采用捻进法进针,进针后行提插捻转寻找针感,初期患者宜轻刺浅刺,不宜强刺激:捻转角度<900,频率<60次/min;提插幅度<0.3cm,频率<60次/min,以患者感觉有轻度酸麻胀感为度,留针20分钟,配合神灯仃DP)局部照射。每日一次,十次为一个疗程,休息2H,继续下一个疗程。2.1.2治疗组予针刺、雀啄灸加中药治疗采用朱氏缓慢捻进法进针⑶,兴奋法II型手法操作:将毫针尖轻轻接触穴位,捻转数次后稍加压力,使

6、针尖穿过皮肤,予较短促的浅刺,提插捻转寻找针感,患者有稍胀而舒适的感觉即可。取穴与对照组同,留针10分钟。针后予雀啄灸:将艾条燃端对准穴位,一起一落像雀儿啄食一样,艾条燃端落下吋,患者局部有酸、麻、胀和线条放散样感觉,提起时酸、麻感觉消失,重复40下。每日一次,十次为一个疗程,休息2H,继续下一个疗程。配合内服中药牵正散加减,药用桑叶15g.银花12g.全蝎3g、僵蚕:LOg、蝦蚣「条、芦根22g、葛根12g、竹叶12g、赤芍10g、红花8g、甘草6g;如风寒表症明显者,则去桑叶、银花加桂枝10g防风10g

7、。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2周后停服。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2.2疗效标准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⑷拟定疗效标准。(1)痊愈:症状完全消失,表情自如,哭笑吋无口眼歪斜,饮食正常;(2)显效:面部静观基本无异常,做极度鼓腮或觎牙动作时,有轻微口歪;(3)有效:症状较前改善,但额纹不对称,哭笑吋仍有明显口眼歪斜症状;⑷无效:症状无改善。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3结果3.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在临床疗效比较中,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

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3%,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详见表lo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4讨论面神经麻痹属于中医“口碣”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脉络空虚,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以致气血运行受阻,经气不通,经筋失养,导致该侧面部肌肉弛缓无力而发病[5]。西医认为此病是因茎乳孔内的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骨性的面神经管只能容纳面神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