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舆论监督研究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舆论监督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设计(论文)题目: 舆论监督研究 姓名:杨煜学号:201004714743 专业:行政管理学习中心福州奥鹏直属中心× 住址: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渔溪镇龙翔花园2# 楼601室 电话:135******** Email:273830971@qq.com 开题日期:2011年07月21日 指导教师:张军 1什么是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拥有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的权利 2舆论监督的意义 舆论监督在我国
2、的执行是必须也是必要的。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这是进一步解放思想的必然结果。解放思想就是要敢想、敢干、敢冒险,勇于创新,就是要打破禁区,就是要不断地发现问题,揭露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为富民强市提供保障。随着解放思想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也会变得越来越解放,越来越开放,人们思维的触角会越来越延伸,必然会无处不到,全面监督政府及社会的各个角落。言论自由和舆论监督是大势所趋,是历史向前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随着网络的发展,电脑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会变得越来越便利,政府也会逐步提高透明度,特别是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信息公开条例》的贯彻实施
3、,政府将逐渐成为阳光政府,自觉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 2.2这是党中央的要求。舆论监督是我们党反腐倡廉,及时纠正工作失误的一面镜子,热情支持各级媒体舆论监督是党中央的要求。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在党的领导下,新闻媒体要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通过内部反映或公开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应当重视和支持舆论监督,听取意见,推动和改进工作。”中共中央2008年5月13日颁布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舆论监督,增强接受舆论监督的自觉性。2007年1月8日至10日召开的中共
4、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要求,加强人民群众、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新闻舆论等监督 2.3这是广大群众的需求。广大群众请求政府解决问题,或者揭露腐败现象,经常采用越级上访的方式,但由于群众的诉求越来越多,越级信访这一渠道显得越来越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况且,对于越级信访问题,上级政府的信访部门一般退回原单位处理。这样,群众常常不满意,转为向新闻媒体投诉,请求新闻媒体呼吁的越来越多了。一旦新闻媒体为之呼吁,就会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就会引起广泛关注,特别是会引起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这样,问题往往会得到很快解决。这样的实例在国内也变的越来越多。我国的媒体工作者也在进一步加大这方
5、面的工作。譬如,地方台的1818黄金眼,以及老牌的中央台节目焦点访谈等。群众通过向此类新闻媒体投诉、反映状况,转而将信息公之于众,督促政府机关受理相关事件,取得更加有效的解决途径 2.4这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而舆论监督是民主监督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形式,也是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十分有效的措施,所以,支持舆论监督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2.5这是构筑和谐社会富民强市的有效措施。人民群众发表意
6、见、提出建议的渠道很多,但通过新闻媒介进行是最便捷的、最有效的方式。通过新闻媒介,人民群众可以更加快速直接的反映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信息内容,或者是认为值得关注的信息。与此同时,新闻媒介也拓宽了自身的信息获取渠道。因此,新闻媒介通过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党和政府的决策进行监督,就能够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实行民主监督的积极性,吸引广大群众参政议政,促进党和政府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促使很多社会问题的及时解决,排除影响构筑和谐社会、富民强市的不利因素,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为富民强市提供一个好的环境 3目前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 虽然,“舆论监督”已被普遍载入宪法,但是,舆论监督的实践效果
7、往往并不理想。即使在相对较好的西方发达国家,舆论监督也存在不少漏洞与死角 究其原因,是因为舆论监督受到权力与利益两种力量的牵引。在权威政体下,它更多受到权力的限制;在民主社会,它更多受到利益的牵引 在我国,舆论监督的开展也不可避免的存在诸多问题 在当前语境下,中国的舆论监督主要受限于政治环境。但是,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利益对舆论监督的牵引力也越来越明显、强大、普遍。在市场社会,舆论监督的主要载体--媒体,同样是商业机构,同样追逐自身利益;它虽然承载着舆论监督的功能,但并非专职监督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