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肿瘤疗效评价ppt培训课件

实体肿瘤疗效评价ppt培训课件

ID:33438739

大小:405.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5-24

实体肿瘤疗效评价ppt培训课件_第1页
实体肿瘤疗效评价ppt培训课件_第2页
实体肿瘤疗效评价ppt培训课件_第3页
实体肿瘤疗效评价ppt培训课件_第4页
实体肿瘤疗效评价ppt培训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体肿瘤疗效评价ppt培训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WHO疗效评价标准(1979)ab(a×b)RECIST标准(2000)a最大径(a)RECIST1.1(2009)(主要针对靶病灶的数目,疗效确认的必要性,淋巴结的测量等方面做出更新)一、肿瘤病灶的定义1、可测量病灶2、不可测量病灶1、可测量病灶:至少有一条可以精确测量的径线(记录为最大径),其最小长度如下:CT扫描≥10mm(CT扫描层厚不大于5mm)临床常规检查仪器10mm(肿瘤病灶不能用测径仪器准确测量的应记录为不可测量)胸部X-射线≥20mm恶性淋巴结:病理学增大且可测量,单个淋巴结CT扫描短径须≥15mm(CT扫描层厚推荐不超过5mm)。基线和随访中,

2、仅测量和随访短径。2、不可测量病灶:(1)所有其他病灶,包括小病灶(最长径<10mm或者病理淋巴结短径≥10mm至<15mm)和无法测量的病灶。(2)无法测量的病灶包括:脑膜疾病、腹水、胸膜或者心包积液、炎性乳腺癌、皮肤/肺的癌性淋巴管炎、影像学不能确诊和随诊的腹部包块,以及囊性病变。3、关于病灶测量的特殊考虑骨病灶、囊性病灶和先前接受过局部治疗的病灶需要特别注明:骨病灶:骨扫描,PET扫描或者平片不适合于测量骨病灶,但是可用于确认骨病灶的存在或者消失;溶骨性病灶或者混合性溶骨/成骨病灶有确定的软组织成分,且软组织成分符合上述可测量性定义时,如果这些病灶可用断层影像技术如CT或者M

3、RI进行评价,那么这些病灶可以作为可测量病灶;成骨病灶属不可测量病灶。囊性病灶:符合放射影像学单纯囊肿定义标准的病灶,不应因其为定义上的单纯性囊肿,而认为是恶性病灶,既不属于可测量病灶,也不属于不可测量病灶;若为囊性转移病灶,且符合上述可测量性定义的,可以作为是可测量病灶。但如果在同一病人中存在非囊性病灶,应优先选择非囊性病灶作为靶病灶。局部治疗过的病灶:位于曾放疗过或经其他局部区域性治疗的部位的病灶,一般作为不可测量病灶,除非该病灶出现明确进展。文本文本文本文本文本文本文本文本二、测量方法说明1、病灶测量:临床评价时,所有肿瘤测量都要以公制米制记录。所有关于肿瘤病灶大小的基线评定

4、都应尽量在接近治疗开始前完成,且必须在治疗开始前的28天内(4周)完成。2、评价方法:对病灶基线评估和后续测量应采用同样的技术和方法(1)临床查体:皮肤浅表病灶(≥10mm):只有可扪及的临床表浅病灶才能作为可测量病灶(皮肤结节、浅表淋巴结),可拍照作为依据(2)胸部X片:一般推荐CT扫描(3)CT、MRI:目前最可靠、重复性最好的疗效评价方法。本指导原则对可测量性的定义建立在CT扫描层厚≤5mm的基础上。如果CT层厚大于5mm,可测量病灶最小应为层厚的2倍。(4)超声:超声不应作为一种测量方法用于测量病灶大小。(5)内窥镜,腹腔镜检查:不建议使用这些技术用于肿瘤客观评价,但可取得

5、的活检标本时可以用于确认CR(6)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不能单独用来评价肿瘤客观缓解。但如果标志物水平在基线时超过正常值上限,用于评价CR时必须回到正常水平。(7)细胞学/组织学技术:在少数病例,可用于鉴定PR和CR,区分治疗后的良性病变还是残存恶性病变。当渗出可能是某种疗法潜在的副反应(如使用紫杉烷化合物),且可测量肿瘤符合缓解或疾病稳定标准时,在治疗过程中肿瘤相关的渗出出现或加重,可通过细胞学技术来确诊,以区分缓解(或疾病稳定)和疾病进展。1、靶病灶和非靶病灶的基线记录基线评估时有超过一个以上可测量病灶时,应记录并测量所有病灶,总数不超过5个(每个器官不超过2个),作为靶病灶代

6、表所有累及器官。(1)靶病灶必须基于尺寸进行选择(最长直径),能代表所有累及器官,且测量必须具有良好的重复性。淋巴结定义为可测量结节/靶病灶的病理性淋巴结必须符合以下标准:CT测量短直径≥15mm。基线只需要检测短直径。取最小值即为短直径。例如,一个20mm×30mm的结节短直径为20mm,可视为恶性的、可测量的结节。直径≥10mm但<15mm的结节不应该视为靶病灶。而<10mm的结节则不属于病理结节范畴,不必予以记录和进一步观察。所有靶病灶的直径经过计算所求之和将作为基线直径总和。基线直径总和将作为疾病基线水平的参考数值。其余所有的病灶包括病理淋巴结可视为非靶病灶,无需进行测量,

7、但应在基线评估时进行记录。如记录为“存在”,“缺失”或极少数情况下“明确进展”。三、肿瘤治疗的疗效评价:完全缓解(CR):所有靶病灶消失,全部病理淋巴结(包括靶结节和非靶结节)短直径必须减少至<10mm。部分缓解(PR):靶病灶直径之和比基线水平减少至少30%。疾病进展(PD):以整个实验研究过程中所有测量的靶病灶直径之和的最小值为参照,直径和相对增加至少20%(如果基线测量值最小就以基线值为参照);除此之外,必须满足直径和的绝对值增加至少5mm(出现一个或多个新病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