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433426
大小:54.9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25
《职业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动态生成浅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职业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动态生成浅谈"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合作、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由教师灵活的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华东师大叶澜教授说过:“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育,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目前,在数学课堂上还是能经常看到一些与动态信息生成不相和谐的现象,如教师不能理解学生呈现的信息,不能根据学生呈现的信息来及时调控教学活动等。本文
2、结合自己在实施新课程中的教学体会,谈谈在课堂上如何及时捕捉信息,调控数学课堂教学,促进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一些看法。一.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动态生成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数学课堂教学是由许多灵动的生命体组成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进行着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他们不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着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过认真思考,经常会出现老师意想不到的问题,当意外的问题出现的时候,我们应该能够敏锐地意识到,并且经由这意外的问题引领学生探索“美丽的图景”,促进数学课堂动态生成。如在学习了等差数列之后,就
3、有一个学生提出:“既然有等差数列,那么是否有等和数列,等积数列,等商(比)数列呢?”针对这个问题,我让学生课后作为一个课题分小组进行研究,第二节课进行小组交流,由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表述自己的观点。学生从具体的例子入手,再对所举的例子进行归纳,形成概念,并在此基础上与等差数列进行对比研究。当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畅所欲言。经过研究,学生分别给出了“等和数列、等积数列、等商(比)数列的定义和简单性质,成功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二•捕获思维动向,促进动态生成学生在思维过程中,会产生自己独特的理解,也会遇到种种困难,做为老师要引导学生说出真实的想法,捕捉学生思维的动向
4、,领会学生真正的意图,才能有效地点拨思维,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帮助学生领略到成功后带来的快乐。如在“抛物线标准方程”一节的教学中,新课完成后,作为教学反馈,我让学生完成一个练习:抛物线y2=12x上与焦点的距离等于9的点的坐标是。由于题目难度不大,我先让学生自己做,然后指名成绩一般的学生回答。本以为学生会按上课所讲的方法去做,但在提问中发现,学生却有自己的见解。生:首先画出图形,然后可以求出所求点M的横坐标。然后,过M点作x轴的垂线。下面,我不会做了。师沉默了一会儿。师:你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生:我想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点M的纵坐标。我恍然
5、大悟,弄清了学生的意图,继续引导。师:请你观察图形,直角三角形有了吗?可以利用勾股定理做了吗?学生发现了图形中直角三角形,解出了这个问题。我对此也做了积极的点评。师:我刚才真让我感到意外,以为这种方法做不出来。现在看来,这也是一种好方法。说明,在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同学都会会产生自己的想法。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特别是这个同学的脸上洋溢的满足的笑容,学习非常的专注,这在平时很少看到。反思:在这个教学片断中,学生有自己的想法,虽不能直接解决问题,但这是她的独特理解,在老师的帮助下,她取得了成功。这样,不仅保障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
6、位,也使学生获得了成功体验,并且感染了其他同学,激励着大家一起进步。三•关注一题多解,促进动态生成数学知识有机联系纵横交错,解题思路灵活多变,解题方法途径繁多,但最终都能殊途同归。教师要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不同的解法,在课堂中及时引导点拨,捕捉不同学生解题的动态信息,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使学生在解题中运用知识,掌握规律,权衡解法优劣,更高层次更富有创造性地去学习、摸索、总结,使自己的解题能力更趋优化,达到精彩生成。下面是“不等式的证明”复习课例题教学中的一个案例:例2•已知:0学生1首先采用比较法解答了这个问题。教师肯定了这种解法,并指出这是一种基本的方法。并继续引导:
7、还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吗?学生2,学生3又分别采用了分析法、综合法解答了这个问题。教师给予了热情的赞扬。看到这三个同学受到表扬,其他同学的激情也高涨起来,积极寻求新的解题方法。这时学生4站起来回答。学生4:可以用换元法。因为0师:非常好。这位同学抓住了题目中条件的特点,非常巧妙的利用三角换元的知识解决了问题。此时,该问题的基本解法已经全部由学生给出,教室里的气氛非常热烈。这时,又有一个同学兴奋地说:“我能用数列公式解决”。方法如下:证明:因为0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