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432664
大小:55.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25
《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护理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护理体会刘永芳王景莉(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山西太原030013)【摘要】目的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其治疗作用是通过激发人体阳气,提高机体抵抗力,达到控制疾病发作的目的。方法用姜汁将定喘膏药末,调成干糊状,置于贴膜中心部位,贴膏分别贴在患者大椎,双肺俞、双心俞、双脾俞、双肾俞,痰多加天突,胸闷加膻中),每年从小暑开始,每7〜10天贴一次,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调整。每次贴4〜8h,3次为一疗程,每年可贴2〜3个疗程。结论三伏天中药穴位贴敷可明显改善支气管哮喘的症状•减少发作次数,缩短病程.有效预防和减轻支气管哮喘的发作.【关键词
2、】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支气管哮喘【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3-0278-02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病,也是呼吸系统的多发病。其发病率在城市较高,因其缠绵难愈,容易转入慢性阶段,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给社会带来巨大负担。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清楚,治疗往往只是缓解各种症状而不能彻底根治。近年来我科采用“冬病夏治”特色疗法,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
3、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例选择木组患者均为2009年7月〜2010年7月我院老年病科、呼吸科住院患者,60例患者中,男45例,女15例;年龄18〜80岁,平均62岁;病程最短3年,最长30年,平均18年;1.2治疗方法局部穴位用75%酒精皮肤消毒,用姜汁将定喘膏(白芥子、地龙、甘遂、黄苓、防风,等组成)药末,调成干糊状,置于6cm×7cm纱布中心部位,分别贴在患者大椎,双肺俞、双心俞、双脾俞、双肾俞,痰多加天突,胸闷加膻中。每年从小暑开始,每7〜10天贴一次,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调整。每次贴2・4h,贴敷期间哮喘发作,应
4、给予抗炎、平喘等综合治疗。2治疗结果2.1疗效标准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有关标准拟定:显效为一年内哮喘发作次数≤l次,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一年内发作两次,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一年内发作三次或三次以上。2.2治疗结果本组60例,临床治愈13例(21.6%),显效28例(46.6%),有效15例(25%),无效4例(6.6%),总有效率93.2%。3调护3.1治疗前观察:患者是否属于阴虚火旺者、两岁以下儿童、孕妇、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损者均
5、不可贴敷。3.2治疗时观察:患者可无感觉,或有皮肤麻木、温、热、痒、针刺、疼痛等感觉,如感觉疼痛剧烈,难以忍受,及吋取下药物,用清水冲洗局部,切不要搓、抓、挠,也不要用其他洗浴用品,防止对局部皮肤的进一步刺激,忌运动过量,汗出过多,导致气阴两虚3.3治疗后观察:若贴敷部位出现水泡,千万不用紧张。中医认为,艾灸或穴位贴敷后皮肤出现水泡,其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会更强。般对小的水泡,不必特殊处理,待其自然吸收,或外涂湿润烧伤膏以减轻不适感。若出现大的水泡,应用注射器将液体抽出,涂金黄散,局部皮肤过敏者,可外涂抗过敏药膏。3.4饮食:慎食肉桂、花椒、
6、大料、小茴香、狗肉、羊肉、新鲜桂圆、荔枝等辛燥之品,忌人量服用寒凉饮品和寒冷食物,慎食人量肥甘滋腻之品、冷饮和冰冻食品,宜少喝洒、少抽烟。4体会传统医学认为: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当哮喘病发作时,肺道不能主气,肾虚不能纳气,则气逆于上,而发于喘急。脾为生化之源,脾虚生痰,痰阻气道,故见喘咳,气短。哮喘病是肾、肺、脾,三虚之症。扶助正气,调节机体机能,抗御外邪侵袭而抑制哮喘发作的诱因。我们根据《内经》“天人相应”、“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按照“冬病夏治”的原则,以经络丿揄穴理论及时间治疗学为基础,采用夏季(以三伏天为最佳)穴位贴敷定喘膏
7、的方法对哮喘缓解期患者进行防治,采用肺俞、膈俞、心俞这些背俞穴。肺俞可宣肺理气,既可散肺中留伏的寒邪,又可补益肺气;心俞可调理气血;脾俞可健脾化痰。外敷药物均为祛痰理气、散寒逐饮之品,方中白芥子辛温,利气豁痰,温中散寒,入肺经,利膈宽胸而化痰饮;细辛祛风散寒,温肺化饮;元胡行气活血,使气行而水行;甘遂攻逐水饮,以鲜姜为引,使诸药之性透过皮肤渗入脉络发挥作用。而防治时间选在夏季天气最炎热的时候,这段吋间人体阳气最旺盛,气血充盈,经脉之气流畅,人体阳气得天气阳相助,有助于辛温、通经、逐瘀之药与经络共同作用,外祛痰邪,内扶正气。同吋炎夏人体月奏里开
8、泄,穴位敏感,外敷药物易由皮肤进入穴位,通过经络气血的运行,到达相关脏腑,激发阳气,提高机体免疫力,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参考文献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