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大学生社会支持对核心自我评价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大学生社会支持对核心自我评价影响[摘要]为探讨核心自我评价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采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和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对375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水平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P三、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核心自我评价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事后检验结果表明:大二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大三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大一学生在结束繁重的髙中学习后,刚刚进入大学阶段,对学校生活还不适应,对未来、人生的走向比较迷茫,对自身的理解也不够深刻,所以自我的评价较低。在经过一定时间的适应和探索之后,逐步适应了大学自由的学习气氛,渐渐学会合理规划个人的时间,学业上掌握了一些专业知识,取得了一定
2、成绩,在人际上与同学、老师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个体对自我的评价增强了。在核心自我评价与社会支持之间进行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核心自我评价与社会支持及其分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这与前人研究结果相一致。[10]这说明,个体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的水平越高,其核心自我评价的水平就越高。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对核心自我评价的预测作用显著。这说明,社会支持可以显著预测核心自我评价的水平。核心自我评价是指个体对其自身所持有的基本的评价。个体主观感到或者实际从家人、朋友等处得到的支持性资源,可以看做是个人潜在拥有或实际拥有的财产,这种财产在进行评价时可以被人看做是一种个人评价的依据
3、从而增强个人评价水平。支持利用度反映了被测者主动利用社会支持的情况,它可以被视为一种个人能力,个人的能力越强,对自我的评价自然就越高。所以,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越高,核心自我评价就越高。特别要说明的是,相对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于核心自我评价的预测作用更大,具体来说,主观支持对核心自我评价的预测作用显著,解释率为10.4%;客观支持对核心自我评价的预测作用显著,解释率为1.3%。客观支持反映个体认为自己实际得到的社会支持状况,主观支持反映个体感觉到自己拥有的的社会支持方面的资源。这说明,相比于个体从家人、朋友等人际关系网中实际获得的物质或精神上的支持,个体知觉到家人等能够给予的
4、潜在支持对于维持个体高水平的核心自我评价更加重要。主观支持提供给个体的心理保健性的影响作用比客观支持带来的实际支持作用更大,这说明社会支持的主观支持这一分维度的心理保健作用对于维持高水平的核心自我评价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1]JudgeTA.LockeEA,DurhamCC.Thedispositionalcausesofjobsatisfaction:Acoreevaluationsapproach[J]・ResearchinOrganizationalBehavior,1997,19:151-188.[1]CostaPT,McCraeRR.RevisedNEOPersona
5、lityInventory(NEOPI-R)andNEOFive-FactorInventory(NEO-FFI)[M].PsychologicalAssessmentResources,1992:101.[2]JudgeTA,BonoJE.Relationshipofcoreself-evaluationstraits一self-esteem,generalizedself-efficacy,locusofcontrol,andemotionalstability-withjobsatisfactionandjobperformance:Ameta-analysis[J].Journa
6、lofAppliedPsychology,2001,86(1):80-92[3]JudgeTA,ErezA,BonoJE,ThoresenVJ.Dothetraitsself-esteem,neuroticism,locusofcontrol,andgeneralizedself-efficacyindicateacommoncoreconstruet[J]・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2002,83:693-710・[4]JudgeTA,ThoresenCJ,PucikV,WelbourneTM.Managerialcopingwit
7、horganizationalchange:Adispositionalperspective[J]・JournalofAppliedPsychology,1999,84:107-122.[5]时勘,范红霞等•我国民众对SARS信息的风险认知及心理行为[J]•心理学报,2003,35(04):546-554[1]王雁飞•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关系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4,27(05):1175-1177.[2]戴晓阳,张进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