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394217
大小:55.7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25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业务风险治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业务风险治理最近几年,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已经成为了人们最为普遍的投资理财方式之一。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吸收大量优质现金获取了稳定的资金来源,获益颇丰。但从几个著名市场事件和金融危机之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业务的背后隐藏的巨大风险也慢慢浮出水面,本文将由此推开,并进行讨论,然后提出解决建议。一、近几年几个相关市场事件(一)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众所周知,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主要是商业银行将风险巨大的,房产相关联次级抵押债券销售给大众,然而危机爆发后,银行钻了空子以中介的角色逃避了风险。这种方式也非常类似现在多数银行理财产品业务。一旦爆发危机,客户将承担大部分风险。(二
2、)2010年我国银信合作叫停事件2010年6月银信合作产品共发行504款,当月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发行规模约为7778亿元,比上月增加近30%,其中信托贷款84款,规模为138.6亿元,其余为信托投资组合产品(资金使用方向包括信贷、投资债券和股票等)。银行借道信托放贷或超千亿元不排除诱发房地产行业资金链断接风险。因此,2010年7月初,多家信托公司收到中国银监局及地方银监局口头通知,暂停一切与银行理财业务对接的银信合作产品。此举一出,市场上风风火火的银信合作业务戛然而止。由此可见银监会已经预见到了理财产品和银信合作可能存在的风险,不得不出台一刀切暂停方式防控风险。(三)2013年
3、6月SHIB0R暴涨银行钱荒事件2013年6月20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隔夜)(SHIB0R)达到了史无前例的日均13.4%,期间最高更达到了30%o商业银行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造成此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是“影子银行”业务不断扩张,造成银行资金需求和供给期限大量错位引起的。其过程如下图所示:银行通过和中介的合作,发放出去实际利率远远高于表内业务,巨额的利诱下,使得银行不断的增发各类理财产品来吸收资金支持“影子银行”业务。这类业务的资金来源的理财产品期限往往较短最多不超过3年,而发放出去的高利贷款期限则普遍较长最多的有10年,明眼人即使不懂银行业务一看,也会发
4、现只有3年的理财产品怎么匹配10年的贷款呢?银行此时的做法是,等3年的理财产品期满之后,发放更新的理财产品来保持流动性匹配,或者可以在同业市场间拆借来达到融入资金的目的。可是,市场上家家都是这个盈利模式,个个都需要资金,6月底半年度,全国有1.5万亿理财产品到期,兑付这些理财产品需要大量资金,期限错配的巨大隐患就暴露出来了此次危机进一步证明了,目前的理财产品管控和内部治理的不完善,对于系统性风险的防范有待加强。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理财产品业务的基本构架。、理财产品的业务基本构架商业银行之所以热衷于发行理财产品的原因是什么?由于理财产品是表外业务,但是可以取得大量稳定的现金来源
5、,银行对于稳定现金的追求是从来不会停歇的。另一方面,商业银行通常会找某家信托公司合作通过信托发行给真正的资金使用者,这些客户也许是并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但是通过理财产品一一银行一一信托一一客户这个过程取得了资金。银行在中间只扮演了一个类似中介的角色。由于是表外业务,银行甚至不用为理财产品业务和银信合作业务计提拨备。从会计核算上来说,理财产品根本就不是银行的业务,只是一项或有负债。风险转嫁给了两端的客户:理财产品客户,信托客户。虽然,商业银行基本不承担风险,理财信托业务给商业银行带来的中间业务收入却相当可观,在银信合作产品中,银行获取较高收益,其收取的手续费占1%〜2%,还不
6、包括资金托管费等其他费用,综合利润甚至超过利差,通过银信合作方式,银行既可以留住客户,表外业务也不占用资本金;而信托公司只在其中收取千分之三至千分之五的手续费。面对如此诱惑商业银行怎么会不愿意开展这项业务呢?三、理财产品业务风险治理(一)主要风险点综合上述,现行理财产品处理方法存在以下几个风险点:第一,资金期限错配。第二,客户承担主要风险,银行只扮演中介角色。第三,理财产品记入表外,不易监管和发现风险。(二)治理方法对于这些风险点,的监管和控制不容易。一个比较切实的方法是将理财产品纳入表内核算,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当然,商业银行由于巨大自身利益驱使,不愿意将理财产品纳入表内核
7、算,因为一旦纳入表内核算,商业银行相应要计提拨备,这将大大影响商业银行的获利能力。其理由也会是主要风险不在银行,银行无需计提拨备。但是如果不计入表内核算,就无法迫使商业银行重视并承担责任。我国是高储蓄的国家,老百姓对于银行有一种盲目的信任,通常都会觉得银行发行的产品一定不会有问题,尽管有风险提示等,老百姓在从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往往还是只注重预期收益率和银行信誉。殊不知,银行在其中扮演的只是中介角色。如果风先产生,银行不会承担具体损失,顶多是承担声誉风险。如何让银行也承担相应的责任?目前规范理财产品业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