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与相关问题的实证分析

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与相关问题的实证分析

ID:33393777

大小:3.48 MB

页数:57页

时间:2019-02-25

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与相关问题的实证分析_第1页
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与相关问题的实证分析_第2页
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与相关问题的实证分析_第3页
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与相关问题的实证分析_第4页
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与相关问题的实证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与相关问题的实证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重庆大学硕十学位论文1绪论司利益和经营管理者利益统一协调起来,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经营效率和质量。但是另一方面股权激励存在道德风险,上市公司管理层作为“经纪人”为了获取自身利益,可能会想方设法地利用会计手段等进行盈余管理。由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存在着很多问题,“寅吃卵粮”、“以丰补歉”的盈余管理行为在我国上市公司已经屡见不鲜,盈余管理问题己经引起有关各界的重视,并被视为我国证券市场得一大顽疾。本文正是出于对这种现象的思考,希望从管理层股权激励的角度出发,实证检验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

2、影响。1.2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研究现状1.2.1股权激励视角股权激励方案自问世以来,作为现代企业中一种重要的管理层激励制度,大量的国外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股权激励制度的影响因素,股权激励的后果等。JensenandMeekling(1976)第一个从公司融资理论的角度出发论证了股权合约激励能够有效降低代理成本从而提高公司价值。EatonandRosen(1983)发现管理者年龄、监督成本,以及业绩指标都能够影响管理者的报酬结构。JensenandMurphy(1990)发

3、现1974,--1986年间管理者薪酬的激励强度很低:公司价值每变动1000美元,管理者股票基础报酬的价值只变动2.5美元,而管理者报酬组合的总价值只变动3.25美元。相对而言,小规模公司的激励强度更大。Mehran(1995)发现外部董事多的公司更倾向于采用股票基础报酬形式;管理层持股比例与激励组合比例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拥有大股东的公司使用较少的股票基础报酬。BryanandHwangeta1.(2000)使用美国1992~1997年间1788家公司的面板数据,他们发现,如果企业的投资机会越

4、多,业绩指标的影响越大,管理者持股越少,企业负债水平越低,那么公司就倾向于提高期权激励的强度和报酬组合中期权报酬的比例。Morck(1988)和Wruck(1989)的研究表明,企业价值和管理层内部人持股之间呈非线形关系,为一个倒U型曲线,当管理层的持股比例在O到5%区间时,随着管理人员持股比例的增加托宾Q值会增加,在5%到25%之间企业价值会随着管理人员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减少,然后在超过25%后,企业价值又开始增加。HermalinandWeisbach(1991)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他们

5、认为,在公司股权结构的不同区间上,公司价值分别随着内部股东拥有股权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减少和增加。JohnCoreandWayneGuay(1999)和HarleyE.RyanJr.,RoyA.Wiggins(2001)等,用实证方法考察管理人员薪酬包的结构与企业特性的关系,以寻求管理人员的持股比例的决定因素。BeneishandVargus(2002)发现内部人交易行为与应计项目的变化之间存在关系,表现为内部人买入时,增加利润的应计项目往往能够持续;而内部人卖出,往往伴随着增加利润的应计项2重庆

6、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绪论目的反转。JohnsonandRyaIleta1.(2003)发现,43家会计造假公司的管理层的股票基础报酬显著高于其对照公司。BakerandCollinseta1.(2003)和BergstresserandPillippon(2006)都发现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与管理层股票基础报酬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由于会计盈余能够反映公司内在价值的某些信息,进而影响股价,因此管理层的股票基础报酬可能诱发会计操纵行为。BumsandKedia(2006)对美国1997.2002年期

7、间224家公告修正财务报告的公司与未修正的匹配公司的比较研究发现,股权激励会增加修正财务报告的概率。由于目前我国政府对于股权激励的相关政策刚刚明确,上市公司对于管理层的股权激励尚不够广泛,国内关于管理层股权激励制度的研究集中于考察持股的激励效果,即管理层持股与公司业绩指标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两种观点:一种是两者间不存在显著性关系。袁国良等(1999)以1996年和1997年年报为依据,随机抽取了10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这些上市公司高级管理层的持股比例与公司经营业绩的相关性进行了回归分析,回归结

8、果表明目前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与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之间基本不相关。李增泉(2000),魏冈U(2000),高明华(2001),于东智和谷立日(2001)等都认为管理层持股与公司业绩之间无关,即我国的管理层持股没有激励作用。刘剑等(2005),蔡吉甫等(2005)也认为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顾斌,周立烨(2007)通过对剔除行业影响后的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权激励效应进行数据比较,指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权激励的长期效应不明显。另一种观点是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经营绩效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