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应避免“伪对话”——从一节公开课说起-教学设计论文

阅读教学应避免“伪对话”——从一节公开课说起-教学设计论文

ID:33264597

大小:58.3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23

阅读教学应避免“伪对话”——从一节公开课说起-教学设计论文_第1页
阅读教学应避免“伪对话”——从一节公开课说起-教学设计论文_第2页
阅读教学应避免“伪对话”——从一节公开课说起-教学设计论文_第3页
阅读教学应避免“伪对话”——从一节公开课说起-教学设计论文_第4页
阅读教学应避免“伪对话”——从一节公开课说起-教学设计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阅读教学应避免“伪对话”——从一节公开课说起-教学设计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阅读教学应避免“伪对话”——从一节公开课说起-教学设计论文阅读教学应避免“伪对话”——从一节公开课说起汪洋(广东省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汇景实验学校,51064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对话应成为阅读教学的主要手段。一时间,对话充溢了我们的阅读课堂。然而,审视某些课堂,我们会发现,整节课都在对话,但几乎都是“伪对话”。第九届“语文报杯”课堂教学大赛中,一位教师执教的《父母的心》一课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例子。该课的基本流程如下:1.初读课

2、文。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读生词,接着让学生复述课文,要求复述时使用这些生词。2.细读课文。(1)概括小说情节:“三送三悔”。(2)提出问题:穷人为什么送孩子?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穷人的穷?学生找出文中的句子:“有一位四十岁上下的男人,他衣衫褴褛……衣服却相当破旧。”“像我们这样的穷人,因为有孩子日子就更苦。说起来怪难为情的,我们已经没有能力扶养这四个孩子了。”(3)提出问题:小说是如何描写穷人夫妇在送孩子、要孩子过程中的神态的?学生在文中找出送长子时的“眼含热泪,难割难舍”,用次子换长子时的“无精打采”,用女儿换次子时的

3、“失魂落魄”,要回女儿时的“失声痛哭”。(4)链接:请学生想象穷人夫妇送长子和女儿时的画面,而后阅读《祝福》中的片段,体会祥林嫂失去孩子时的神态。(5)总结:父母之心就是眼含热泪,难割难舍;父母之心就是无精打采;父母之心就是失魂落魄;父母之心就是失声痛哭。(6)提出问题:这对父母要回女儿的理由是否充分?学生齐读文中要回女儿时的语言描写,而后教师总结:理由是不合逻辑的,但其背后是“可怜天下父母心”。(7)拓展:请学生课后阅读龙应台《目送》。阅读教学中,师生对话的前提是:双方在解读文本上是有差异的,而且,教师的解读层次应远在学生之上。这

4、样才有对话的必要和可能。从课堂现场来看,这节课的主要流程就是教师领着学生在文中提取一些信息:穷人的“穷”具体表现在哪,穷人要回孩子的神态是怎样的,这些神态就是父母之心。很显然,这些信息都是小说的表层内容,对于大多数初二学生来说,无须教师引导,就能在阅读中获取。因而,当教师就这些问题展开教学时,课堂显得很“平静”,学生轻松而平淡地一一回答着这些问题。这种不是基于认知差异、不能带来思维碰撞、不能重构知识体系的对话其实是“伪对话”,是以貌似对话的方式浪费着宝贵的课堂时间。海明威在《午后之死》中,把文学创作比作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说:“冰

5、山运动之所以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则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我们在解读文学作品的时候,总是要透过具体可见的文字和形象(即浮在水面上的“八分之一”),去感受作者的情感与思想(即水下的“八分之七”)。因为,水下的“八分之七”——情感和思想才是作品的灵魂。叶圣陶在《文艺作品的奖赏》中表达了和海明威基本一致的观点:“要鉴赏文艺,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意思就是:文艺作品往往不是倾筐倒箧地说的,说出来的只是一部分罢了,还有一部分

6、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没有说出来,必须驱驰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领会它。如果拘泥于有迹象的文字,而抛却了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至多只能鉴赏一半;有时连一半也鉴赏不到,因为那没有说出来的一部分反而是极关重要的一部分。”借用海明威和叶圣陶的话来说,这节课上,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仅仅着眼于浮在水面上的“八分之一”,是“拘泥于有迹象的文字,而抛弃了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处于极低的层次,与“伪对话”并无本质区别。那么,阅读教学该如何避免“伪对话”,实现真正的对话呢?首先,认真解读文本,尤其是在学生独立阅读时容易忽视之处着力解

7、读。为了能对文本达到一定的解读水平,教师要先了解学术界对该文的已有解读成果。具体的做法就是:阅读一些已公开发表的该文本的解读文章,并做笔记。而后,反复阅读文本,写下自己对该文本的解读。这个解读关乎教学行为,所以要特别注意学生在独立阅读该文本时容易忽视的地方。笔者以为,《父母的心》一文在“有迹象的文字”上,初二年级的学生是没有理解障碍的。学生在自然状态的阅读下容易忽视之处主要集中在作者以大量的留白与暗示来表现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小说讲述了为生存苦苦挣扎的穷人在短短的两三天之内经历了先后失去3个孩子的痛苦,但最终一家重新团圆的故事

8、。细细品味这对夫妻先后3次要回子女的理由,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理由都很勉强,经不住推敲。比较之后,我们还可以发现,3次理由一次比一次勉强。第一次的理由是长子要继承家业,第二次是次子像过世的婆婆,第三次是“与其舍掉一个孩子,还不如爹妈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