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着大地的崇拜与启蒙——从“麦场”看《生死场》的双重主题意蕴

对着大地的崇拜与启蒙——从“麦场”看《生死场》的双重主题意蕴

ID:33256342

大小:61.8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23

对着大地的崇拜与启蒙——从“麦场”看《生死场》的双重主题意蕴_第1页
对着大地的崇拜与启蒙——从“麦场”看《生死场》的双重主题意蕴_第2页
对着大地的崇拜与启蒙——从“麦场”看《生死场》的双重主题意蕴_第3页
对着大地的崇拜与启蒙——从“麦场”看《生死场》的双重主题意蕴_第4页
对着大地的崇拜与启蒙——从“麦场”看《生死场》的双重主题意蕴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着大地的崇拜与启蒙——从“麦场”看《生死场》的双重主题意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对着大地的崇拜与启蒙——从“麦场”看《生死场》的双重主题意蕴-教育论文对着大地的崇拜与启蒙——从“麦场”看《生死场》的双重主题意蕴孟觉之(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200433)摘要:萧红的小说《生死场》原名《麦场》,后由胡风改为《生死场》。大多数研究者并没有把目光投注到萧红为小说取的本名“麦场”上来,也没有发掘作为卷首的《麦场》一章的重要地位以及“麦场”作为贯穿始终的意象所蕴藏的意涵。本文旨在通过“麦场”这个透镜,来管窥《生死场》之中被遮蔽的启蒙与民间话语冲突激荡的文化景观。关键词:《生死场》;麦场;土地崇拜;启蒙中图分类号:I246文献标识码:A

2、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5—0106—03收稿日期:2013—11—28作者简介:孟觉之(1990—),女,吉林长春人。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一、《生死场·麦场》——对土地和生命的无上礼赞《生死场》的第一章“麦场”主要由两个事件构成:二里半找羊和王婆讲故事。二里半是最保守的中国农民的形象。他爱羊如命,为了寻羊还挨了打。王婆在一个电闪雷鸣的暗夜中,向邻妇讲述了自己三岁的孩子从草堆上跌落下来,惨死在铁犁上的事,令人毛骨悚然,可她却说自己看着收获的麦粒,一点都不后悔,没有淌下一滴泪。这两个事件都突出了农民对

3、于农作物和牲畜的重视。这片麦场是生命的源泉,所以,那些大地之子——农民对于它的热爱甚至崇拜都是无以复加的。东北的黑土地以丰饶辽阔闻名,它无私地养育了一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缔造了黑土地文明。20世纪30年代的东北作家群由于有着背井离乡的流亡背景,对于故乡土地的依恋与热爱更是异常浓厚。在东北作家群的作品中,故乡与土地便成了萦绕不散的情结和永恒的主题,如《大地的海》、《科尔沁旗草原》、《人与土地》、《生死场》等等。在有些作品中,那份对于东北土地的深厚情意,已经升腾为“土地崇拜”的情绪和意识。作品里的东北农民无不是将土地及土地上维系生命的一切奉

4、若神明的。对农民而言,只有故乡和土地才是他们全部的希望、寄托和生死难舍的“唯一者”。[1]这种土地崇拜的意识在《生死场》中的二里半身上得到了鲜明的体现。整篇小说是以二里半顶着炎炎烈日焦急地寻找自己的山羊开始,而以他恋恋不舍地告别山羊、随李青山进城参加人民革命军结束的。很多学者都肯定了老羊是“整本小说主要象征之一”,[2]并分析了这只老羊的象征意义。平石淑子认为山羊象征着二里半“一成不变的苦难生活”,[3]王培元则指出这是人和动物性生存状态的隐喻,或者说揭示了人与动物的“同质性”。[4]这些分析当然都是非常可信的,但这样的视角都带着深刻的“五四”

5、启蒙的烙印,忽略了以民间立场读解的可能。值得注意的是,二里半并不是仅仅将老羊当做相依为命的伙伴和最珍贵的财产,他对老羊的感情近乎于一种崇拜。在最后一章,二里半最终下定决心参加人民革命军临行的前夜,有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描写:“老羊走过来,在他的腿间瘙痒。二里半许久地摸抚山羊的头,他十分羞愧,好像耶稣教徒一般向羊祷告。”羊在这里有着神一样的地位,二里半离开它有如背叛信仰般羞愧难当。如果看到这里,我们尚不能理解这种关系的话,不妨联系萧红在《呼兰河传》和《家族以外的人》中浓墨重彩地描写的人物形象有二伯。有二伯虽然是萧红的本家,但在她家地位很低,相当于佣

6、人。他性情古怪,和二里半一样愚拙,并有着很多阿Q的性格因素。他与二里半之间最显而易见的共通之处就是对于羊的热爱和崇拜。关于这点,《呼兰河传》里面只有一句语焉不详的话:“有二伯不吃羊肉。”而《家族以外的人》说明了他不吃羊肉的原因:有二伯是喝羊奶长大的,羊尚且有跪乳之恩,所以,有二伯是不吃羊肉的。羊对于他的恩情就像是母亲对他的恩情一般。《春秋繁露》云:“羔食于其母,必跪而受之。”羊以奶哺育,自古被视为阴性的动物,代表着“坤”,即大地。中华民族从母亲崇拜中延伸出了土地崇拜,而羊图腾则预示着生命的繁衍。可以说,二里半和有二伯对羊的感情说到底是对地母的崇

7、拜,是对此岸生命的深沉眷恋。《生死场·麦场》作为卷首,奠定了一个异常庄严的基调,即农民对于土地的崇拜以及农村物质生产的绝对优先性。在第十三章《你要死灭吗?》中,大家抗日宣誓找不到公鸡,要杀二里半的山羊,二里半在人们宣誓之后快要杀羊的时候才来,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捉了一只公鸡来代替,领着山羊回家了。即使在亡国的胁迫之下,二里半仍然把那象征着生命本源的山羊放在最高的位置上,这在启蒙视野中固然有蒙昧的一面,但却勾画出了民间的最真实的自在状态。而萧红在书写这些的时候,在很大程度上是认同甚至不断强化这些生存的法则的。[5]我们不妨进一步来探讨《生死场》体现的

8、民间生存法则和生存方式有没有合理性。既然民间这样珍视生命,为什么我们在这部小说中却看到那么多残忍的、鲜血淋漓的场景?萧红一再地书写死亡,写轻易的、无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