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死场》看萧红对女性生存困境的表现与思考【文献综述】

从《生死场》看萧红对女性生存困境的表现与思考【文献综述】

ID:413188

大小:3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07-30

从《生死场》看萧红对女性生存困境的表现与思考【文献综述】_第1页
从《生死场》看萧红对女性生存困境的表现与思考【文献综述】_第2页
从《生死场》看萧红对女性生存困境的表现与思考【文献综述】_第3页
从《生死场》看萧红对女性生存困境的表现与思考【文献综述】_第4页
从《生死场》看萧红对女性生存困境的表现与思考【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生死场》看萧红对女性生存困境的表现与思考【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 目:从《生死场》看萧红对女性生存困境的表现与思考专业班级:汉语言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生死场》是萧红的第一篇杰作,也是萧红的成名之作。在鲁迅先生的鼎力相助下,几经周折,于1935年12月,以“奴隶丛书”之三的形式紧随叶紫的《丰收》面世于上海,从而“给上海文坛一个不小的新奇和惊动,因为是那么雄厚和坚定,是血淋淋的现实缩影”[1],使年轻的萧红以一个女作家的身份成功地跻身于上海文坛,并从此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一席之地。《生死场》正是萧红经历种种困苦

2、后凭借其敏感的心智和热切的才情写成的一部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生死场》讲述的是“九一八”前后哈尔滨近郊一个村庄的乡民“生”与“死”的故事。全书共17章,近8万字。小说背景是在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之间,前9章主要写东北农村大地上农民近乎原始的生存状态,描绘出他们如动物一样在自然状态下毫无意义的生和死,其中女性生活和命运的描写占据了很大篇幅。小说从第10章起,描写了“九一八”事变后日寇铁蹄踏入东北,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农民觉醒起来组织抗日斗争。我之所以选择了萧红的《生死场》作为毕业的论文选题,不仅因为萧红的独特生活

3、经历,更因为她在《生死场》中表现出的人们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那力透纸背的文字,让每一个读者为之感染。尤其里面对女性的生活状态的描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女性的生存困境,不仅是因为社会的因素导致了女性的生活状态如此困顿,也因为女性自己甘于现状而致。我们只有对《生死场》的主题进行不断的研究与思考,才会理解作者的思想,才会深切体会到作品的主题,才会对作品中的女性的生存困境进行思索,只有在作品的不断的研究中我们才会更能对女性的生存现状进行分析。8自《生死场》问世以来,对于它的评论层出不穷,尤其关于它的主题众说纷纭,仁者见

4、仁,智者见智。对于作品主题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观点展开:一、《生死场》是抗日文学作品。此类观点代表人物主要有鲁迅、胡风等人。鲁迅认为萧红的《生死场》是人们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胡风也认为她的这部作品反映了抗日精神和农民的爱国意识。二、《生死场》是具有启蒙意识、具有改造民族灵魂的主题的文学作品。此类观点代表人物主要有钱理群等人。钱理群认为萧红的创作属于改造民族灵魂的文学,认为《生死场》是一部以生与死相生相克的文学。三、《生死场》是一部主要体现女性的生存困境的书。此类观点代表人物主要有孟悦、戴锦华、刘禾等人。孟

5、悦和戴锦华认为这部作品描写了乡村女性的生殖与死亡,体现了乡土社会群体生命母的的匮乏。刘禾也认为这部作品写的是乡村妇女的生活经验和身体体验。当然,一部优秀的作品如果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决不能认为对《生死场》的主题研究仅局限于此几种观点,想要挖掘作品更多的内涵,这就需要我们更加细致地去读文本,以便更好地加深对作品主题的理解。二、主题部分(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生死场》是对当时社会产生较大影响的一部作品。多年以来,关于文本的解读和阐释,尤其关于小说的主题意蕴一直存在

6、着很大争议。《生死场》作为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在不同的历史境遇下,它的主题内涵在不用的读者那里也得到了不同的解释。首先鲁迅和胡风等人认为《生死场》是一部抗日文学作品。鲁迅先生为《生死场》所作的序,可以说是对这部作品最早的成文的批评:“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精神是健全的,就是深恶文艺和功利有关的人,如果看起来,他不幸得很,他也难免不能毫无所得。”[2]鲁迅并没有直接点评小说的抗日内容,但鲁迅注重了《生死场》和当下时局的对应关系

7、,从而突出了《生死场》的抗日内容。当时8鲁迅还没有把民族国家的字眼赋予作品,而在胡风为《生死场》写的后记里,他把民族国家的字眼赋予了作品,他以抗日精神和中国农民正在觉醒的爱国意识来读解:“蚁子似地生活着,糊糊涂涂地生殖,乱七八糟地死亡,用自己的血汗自己的生命肥沃了大地,种出粮食,养出畜类,勤勤苦苦地蠕动在自然的暴君和两只脚的暴君底威力下面。……这些蚁子一样的愚夫愚妇们就悲壮地站上了神圣的民族战争的前线。蚁子似的为死而生的他们现在是巨人似的为生而死了。”[3]在这两个评论中,都把生与死的主题点出来了,但在胡风的评论中特

8、别指出了农民的“反抗”精神,明确肯定了作品对抗日情绪和抗日行为的正面描写。由于当时的特殊的时代背景,鲁迅、胡风等有时代责任感的作家和评论家在强敌压境、中华民族将处于亡国灭种的历史语境下,自然而然地会关注和突出小说的民族主义内涵。继鲁迅和胡风之后,周扬对《生死场》的解读也构成了《生死场》阅读史上浓重的一笔。1936年6月25日出版的《光明》第l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