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239878
大小:52.3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22
《除教学实践与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数 的 整 除”教学实践与反思城郊中心小学方东明教学内容:浙江省编义务教材第十册P30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整除的意义,在整除的基础上理解倍数和约 数的意义,并能正确判别整除和除尽。2、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3、 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教学过程:一、 准备感知1、 同学们,今天来了不少听课老师,请你数一下大约来了多少人? 2、 我们数数时用到的0、1、2、3、4、5、6……都是自然数3、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和“数”有关的
2、知识(板书:数的整除)二、 探究发现1、看着课题想想在研究中会和什么有关?请学生写一些除法算式。反馈,教师板书出学生的算式。(补齐三种情况) 如:15÷5=3 3.6÷0.9=4 4÷20=0.2 80÷20=4 16÷3=5……1 6÷3=22、分类整理,认识除尽(1) 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标上序号)这些算式的商有什么特点?根据商的情况你能不能把它们分成两类?(同桌可相互讨论)(2) 师
3、:象这些除法算式,它们的计算结果都没有余数,就叫做除尽(板书:除尽)而16÷3却怎么也除不完——除不尽。3、建立整除概念(1) 师:现在再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除尽的算式,你能不能根据除数、被除数和商的特点,再把它们分成两类?(四人小组讨论)反馈:你是怎么分的?说说你的想法。(2) 3师:象这样的算式,被除数、除数、商都是自然数而且没有余数,就叫做整除。(3) 引述:如15除以5商是3,没有余数,我们就说15能被5整除,同样,80除以20商4,没有余数,我就可以说(80能被20整除)那么6÷3=2,这个
4、算式可以怎么说?谁还能举一些这样的例子?(同桌互举)(板书其中几个)(4) 师:像这样的算式说得完吗?说不完你有什么办法?(板书:a÷b=c,a、b、c为自然数,不能是0)(5)请学生说说什么叫整除?(学生描述后可以让学生看看书本)4、建立约数和倍数的概念(1) 举例引述: A、15能被5整除,15就是5的倍数,5就是15的约数。 B、指名说黑板上一题。 C、互相说一题。 D、教师指黑板上三题,说出其中一句,要求学生说出相关联的另外两句。三、 应用1、下面各算式哪个是整除?(投影出示)
5、 (1)20÷9=2……2 (2)32÷8=4 (3)4.2÷0.7=6 (4)35÷0.7=502、填空:16能被( )整除 16的约数有( ) 16的倍数有( )3、游戏:师:大家都有学好吗?规则是这样:如果你的学号满足条件,比如 ( )能被2整除,你就站起来。 ( )能被2整除。 ( )是5的倍数。 师:如果全班同学全部站起来,有什么好办法?四、 总
6、结 1、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什么是整除?3 2、还知道了什么?(约数、倍数)说明一点:讲约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指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教后感:离上研究课的时间已经过去一个星期了,今天我还是用分类的方法让学生认识“素数和合数”。我认为用分类的方法作为概念教学的“抓手”,让学生在探索中动态生成自然习得。概念课怎么上?我们教研组活动的时候也认真讨论了很久,我觉得应该把概念的生成作为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而“分类”往往可以让学生掌握特征、理解概念。在教学中最好“分类”的素材是由学生自己生成的,动态提供的,这样
7、学生比较感兴趣。第二,“分类”的标准应该是由学生感知、感悟后自主生成的,应该是多样的,只要符合不重复、不遗漏的原则我认为都应该肯定。第三,概念的揭示,应该是学生发现、概括的自然结果,是由学生在多元碰撞中得到。 在这两节课中我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1、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开放性。在学生分类过程中,教师并不是强牵着学生按照预定的路径走下去的,而是采取“开放”的教学模式。个体分类时,学生可按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尝试;小组交流中,学生均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哪怕存在着分歧与争辩;汇报时,允许阐述自己
8、不同的观点和理由……这样,学生的心扉打开,思维被激活,无论是知识的理解、掌握,还是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分类能力、比较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等)的培养,就水到渠成了。 2、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个体尝试分类,就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再到小组讨论、比较、抽象概括,无不是自主探究,自行完成的。 3、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分类时,由于教学的开放,解除了学生思维上的束缚,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思维积极,尤其是小组合作中,在思维的相互碰撞和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