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0034371
大小:7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12-01
《教学实践与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学实践与反思撰写人: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教学实践与反思梯形的面积计算是八册教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这单元的内容。在这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梯形的特征,尤其重要的是刚刚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这就意味着学生已经从知识的内在储备上、从学习的方法策略上作了必要的准备。梯形面积计算的学习同时也是学生几何知识的进一步构建,是学习组合图形的前提条件。根据对教材的以上理解,联系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手段,让学生主动探索,寻找出图形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同时通过对梯形的面
2、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创设学习情境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难点可能就是对前后图形的比较和方法的概括。为了能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实践操作、研究新知,我在本节课教学之前给学生准备了几把小剪刀,每桌三个梯形(其中两个完全相同)。根据新课程的相关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一、问题情景:出示手工画:要求做成布贴画的话,要多少大的布?引出课题:梯形的面积计算。二、展开研究:1、讨论策略:该怎么研究?2、独立探索,同桌合作。3、四人小组交流研究过程,小组作出结论。第
3、7页共7页4、全班交流,归纳结论: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创设字母公式。三、应用拓展:1、解决布贴画用布的问题。2、解决汽车玻璃窗、袋、领带结的表面积(选一)。3、解决梯形横截面的面积。四、课堂小结:反思知识、方法及其它。课堂实录:有了以上的教学思路,我进行了教学实践。下面就是当时的课堂实录:师:同学们,老师有一幅画想请大家指点!(出示画)生1:老师画得太简单了!生2:老师的画还是有特点的。都用了数学上的平面图形,分别是三角形、长方形和梯形。师:你真有数学眼光!我想把这幅画做成布贴画,你知道要用多少布吗?生:只要先用尺子量一量,再把这些图形的面积算出来就行了。师:老师已
4、经量好有关数据了。(出示长、宽、底、高等)(学生计算三角形和长方形的面积)生1:老师,我不会算梯形的面积。生2:我会,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第7页共7页师:关于这个知识我们还没学过是吧?有的同学好象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知识。但是梯形的面积到底该怎么计算呢?今天我们就花时间亲自来探究、验证一下。(板书课题:梯形的面积计算)师:那么你觉得我们该怎样研究呢?生(稍作思考):可以用老师提供的这些梯形拼拼看、剪剪看,看看能不能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师:哦,把它转化为学过的知识。不错!接下去呢?谁能补充?生:再比较比较,找找关系。师:那好,我有个建议,在你的研究过程中同桌还可以相互帮忙,
5、合作进行。开始吧!(学生开始动手实践,教师巡视指导。当个别学生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后无所适从时,教师提示:下面应该观察一下它和原来梯形的关系,想想梯形的面积该怎么计算?当部分学生探究完成只顾高兴时,教师提示:除了你这种研究方法,还有别的办法也能发现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吗?直至大部分学生基本发现了计算方法。)师:同学们好象都有了一些研究结果!下面请你在四人学习小组里交流一下你的研究过程,你们组共有哪几种方法?最后总结出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学生在小组内展开热烈的交流。直至交流声音渐弱。)师:哪个小组派代表上来想大家展示你们的研究方法及结果?生1(走上讲台):我们组是这样的,(边演
6、示)先把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这样的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原来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的和,高没变。所以梯形的面积就是(上底+下底)×高÷2。(师帮忙把拼成的平行四边形贴在黑板上,并把计算方法板书。)师:老师请教你,为什么后面还要除以2呢?第7页共7页生1:因为这个平行四边形是由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的,也就是说原来梯形的面积就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要除以2。生2:我们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师:那你上来说吧。生2(走上讲台):我们是把两个直角梯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的。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原来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的和,高没变。所以计算方法也是(上底+下底)×高÷2。师:那么你能创设
7、一个字母公式来表示吗?生(踊跃的举手):s=(a+b)×h÷2。师:刚才同学们自己通过动手操作,研究出了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那么现在你能算出我这幅画中梯形的的面积了吗?请计算。(完成后再任选解决汽车玻璃窗、袋、领带结的表面积。)师(小结):这节课你觉得愉快吗?那我们是怎么来学梯形面积的?(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这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会经常碰到。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会更出色!)教学反思:《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