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改下的有效备课

谈新课改下的有效备课

ID:33238325

大小:62.3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2-22

谈新课改下的有效备课_第1页
谈新课改下的有效备课_第2页
谈新课改下的有效备课_第3页
谈新课改下的有效备课_第4页
谈新课改下的有效备课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新课改下的有效备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谈新课改下的有效备课济源市黄河路小学:杨艳丽新课改已进行了七年,在新课改中我们的课堂教学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么长的时间里,我们都是运用新课改的理论知识在备课、课堂教学方面进行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在对于有效备课谈谈我的认识。一、传统备课带来的弊端在传统备课中,教师思考最多的是教师如何地牵、如何地引、如何地讲清楚、讲明白。教师扮演着不可替代的、绝对权威的角色,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结果的惟一的评判者。在教师的眼里,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只要认真听、认真看、认真记,顺着教师预先设计的教学思路学习就可以了。因此,所有的教学过程都在教师的控制之中,甚至问题答案都是教师设计好的

2、,这种教学看起来学生是“动”起来了,“参与”了,其实质是学生顺着教师的设计、顺着教师的教学思路、顺着教师的期望,进行教师心中有数的“表演”。最终是学生完成教师预定的教学任务。这种只重预设,忽视生成的理念是传统备课的一大弊端,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和关注。教学过程不可能都是预设的,由于学生存在着差异,因此,问题的答案也不应该是惟一的,教学应该是“预设”和“生成”的有机整合,忽视了教学的生成性,就忽视了学生的差异,忽视了学生的发展。在以前的传统备课里,我们教师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各项写的非常的齐全,教学过程一般都是以这三个环节为主:复习导入----讲授新课----巩

3、固练习,每节课都是这一种死格式。而且教师们在备课时,只是简单看一下教材,教材上讲了哪些内容,我们这节课就讲哪些内容,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很少体现。在以上三个环节的套用下,这种传统备课严重制约了孩子们能力的发展,使孩子们都认为学数学是枯燥乏味的,有些学生学习不好,对数学失去了信心,没有学习兴趣,认为学数学有啥用,生活中哪有这样一直来计算的,学不学都可以。比如:有一篇《年月日》教案是这样设计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有关年、月、日的知识。2、会判断平年、闰年。教学重点、难点:年月日的联系,判断平年、闰年教学方法:观察讲解练习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些

4、时间单位,谁来说说有哪些?对,是时、分、秒。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些时间单位:年月日。(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1、拿出年历,学生观察,说说: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讲解:一年有12个月,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都是31天,它们都是大月;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都是30天,它们都是小月。二月在平年时是28天,在闰年时是29天。学生记忆哪些月是大月,哪些是小月。2、练习:(1)一年有()个月,有()个月是大月,有()个月是小月。(2)3月是()天,7月是()天,11月是()天,12月是()天。3、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指出: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

5、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比如1900年不是闰年,而2000年是闰年。平年全年是365天,闰年全年有366天。三、巩固练习。1、平年全年有多少天?是多少个星期零几天?2、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他是哪一天出生的?3、判断下列的年份,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闰年。1974年2000年1800年2002年2006年2008年在这个传统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备课时认为:一年有几个月,太简单了,小孩子都知道;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给学生们说说,让他们死记住就行了,那考试时还不是练习多一些就行了;同样,平年、闰年的判断,现

6、在学生小,对于平年、闰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简单说说,多用此种方法练习一下就行了。对于这类教师的想法,完全就是传统的教学思想,没有认真备学生,不知道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怎样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去进行教学设计,只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这样如此下去,学生对数学就失去了兴趣,也变得不爱动脑筋思考问题了,每天上课就等着教师说答案,然后死记硬背,只知道数学只是课本上的数学,不知道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好像变成了死学习的机器人。其次,传统备课还忽视学生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备课强调学生的接受学习,教案呈现的往往是学生“静听”的场景,接受式学习很有“市场”。以往的教学设计,不大重视学

7、生操作实践的设计,更多的重视传授方法的设计,很少思考学生自主操作、积极实践的设计。比如:我听了这样一节课:《圆锥的体积》。它是这样设计的:师先让学生看课本,5分钟过后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吗?学生一齐回答:知道。圆锥的体积公式=1/3SH。教师说:下面,我想出示一道题,看谁会应用这个公式!接下来,教师出了好多题让学生来做。从这个教师的设计中来看,他的重难点就是让学生会应用圆锥体积的公式进行计算。这个传统教学设计,忽视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其实学生只是简单从表面上认知圆锥体积的公式,而为什么这样得来的却浑然不知,这样制约了孩子们的好奇心,限制了孩子

8、们动手操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