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238141
大小:58.3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22
《试论戴季陶所见之武十道本源精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试论戴季陶所见之武十道本源精神-大学语文论文试论戴季陶所见之武十道本源精神周渝阳夏晶(武汉大学,湖北武汉430072)[摘要]武士道“勇武”与“忠君”的本源精神,被戴季陶所赞赏。这种赞赏,历经十年不变,反映出他对武士道的推崇与坚持。另一方面,戴季陶对于武士道精神的本质与嬗变,持有敏锐且独到的见解;他旨在提炼武士道中的革命精神,为树立三民主义的信仰、实现中华之复兴寻求借鉴。[关键词]武士道;本源精神;戴季陶;三民主义[中图分类号]G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6)06-0068-02[作者简介]周渝阳,男,湖北省襄阳市人,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日本文学
2、与文化;夏晶,女,湖北省武汉市人,武汉大学副教授,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日本思想文化史。武士道精神根植于日本国民心中,使得他们既勇敢、忠诚,又尚武、好斗。本文将试对武士道的历史渊源与精神要义进行探讨,并且以戴季陶的《日本论》为文本进行分析,推导其解读产生的原因。一、勇武之举,忠君之道在分析戴季陶对于武士道的解读之前,先探讨武士道的历史渊源和精神要义,以便厘清他所解读的武士道与其本源精神的关系。日本角川书店1980年版的《角川日本史辞典》如下定义武士道:江户时代的武士道德,武士产生后,依据“御恩与奉公”的契约而形成的主从关系与地缘族群的结合。伴随着战斗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忠义与武勇为核心的所
3、谓“武者之习”、“武士之道”的规范。(笔者译)这一定义精炼地梳理了武士道的形成过程,清楚地点明了“武勇”与“忠义”的精神要义。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辞海》第六版,则如此解释武士道:日本武士遵守的封建道德准则。始于镰仓时代。要求武士有忠勇、节义、廉耻、守信、坚忍等品质。目的在于培养封建统治者的忠实仆从。武士腰间佩刀,象征其勇武。《辞海》的上述释义与《角川日本史辞典》相比较,更强调武士道的封建性,指出其目的在于为封建统治者服务,一语道出其“勇武”、“忠实”的精神实质。同时,作为武士道的原典性文本,《叶隐》亦能提供力证。此书由佐贺藩士山本常朝(1659-1719)口述,并经过田代阵基(
4、1678-1748)笔录,历时七年于1716年整理而成。在日本,以古川哲史、相良亨为代表的哲学家们高度评价其为武士道的书籍典范、“武士的哲学”,在日本的伦理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我国,叶渭渠、林少华认为,《叶隐》是“武士社会”的文化精神史书,是了解和研究武士道的原典性文本,弥足珍贵。《叶隐》一书中,山本常朝以四个誓愿概括了武士道精神,“一、坚定奉行武士道;二、为主君之事效劳;三、孝顺侍奉父母;四、对他人心怀大慈悲”。这四个誓愿贯穿全篇,武士身上所体现的“勇武、忠君、孝亲、慈悲”的品质,为武士道之精髓所在。言及武士道之本源精神时,山本再次提出“武士道即视死如归。在两难之际,武士应以死决断”,
5、并精辟地将其要义一言以蔽之,“武士之根本,在于以一己之命侍奉主君。内修智、仁、勇三德,方能达此境界”。山本的上述言论证实“勇武”和“忠君”构成武士道精神的核心,是武士道的本源精神。二、奴道信仰,维新精神戴季陶(1891~1949),14岁即东渡日本长期逗留,他用体察的功夫,切实钻到日本社会里去,对于“日本”这一课题,有诸多精辟独到的观点,曾被日本学者竹内好称为中国近代“知日三眉”之一。他坚信,知彼知己才能百战百胜,无论怎样反对日本、抑或攻击日本,总而言之,非晓得他不可。他于1928年出版的《日本论》,更是受到胡汉民的高度评价:“他(戴季陶)不止能说明日本的一切现象,而且能剖解到日本所以构成
6、一切的动力因素,譬如一个武士道”。戴季陶对于武士道的研究,可圈可点,值得今人反思。1890年,日本以天皇的名义发布《教育敕语》,宣称“朕惟我皇祖皇宗肇国宏远,树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亿兆一心,世济厥美。此乃我国体之精华,教育之渊源亦实存于此。(中略)一旦有缓急,应义勇奉公,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如是,不独为朕之忠良臣民,亦足以显扬尔祖先之遗风焉”。这标志着“天皇武卜道”的形成,其后“勇”与“忠”的精神被明治政府利用,并对全民进行战争教育。戴季陶极深刻地洞察到这一从封建时期到明治时期武十道精神实质的嬗变。他指出封建时代的武士道是极幼稚的食禄报恩主义,说到底是“奴道”;在明治时期,日本的教育
7、主义所赞扬的武士道,则实为“旧道德论旧信仰论的武士道,加上一种维新革命的精神,把欧洲思想,融合其中”,形成了日本维新的思想根据和政治道德的基础。在1928年出版《日本论》之前,戴季陶曾于1919年发表过《我的日本观》一文,从历史文化和社会的角度对日本进行了深入剖析。两文相较,《日本论》的前14节对《我的日本观》稍作增补并为每节拟定标题,序和第15节至第24节为新增内容。其中,与武士道相关的第七节“武士生活与武士道”等内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