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类癌生物学行为与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消化系统类癌生物学行为与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ID:33211946

大小:7.30 MB

页数:51页

时间:2019-02-22

消化系统类癌生物学行为与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_第1页
消化系统类癌生物学行为与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_第2页
消化系统类癌生物学行为与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_第3页
消化系统类癌生物学行为与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_第4页
消化系统类癌生物学行为与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消化系统类癌生物学行为与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河北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消化系统类癌生物学行为与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姓名:王宏庆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外科学指导教师:李勇;赵群201203中文摘要消化系统类癌生物学行为与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消化系统类癌属临床少见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治疗预后较好,本研究通过收集我院住院治疗的97例消化系统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消化系统类癌的诊断、治疗经过,并进行随访,旨在通过本实验研究,提高对消化系统类癌的认识,早期发现,及时采取合理的治疗方式,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1年8月.2011

2、年5月期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治疗的97例消化系统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l、收集登记患者的一般特点: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史、家族肿瘤史、既往病史及相关检查、检验(腹部B超、CT、内镜检查、血液检验等);2、病理生物学特征:常规HE染色,显微镜观察肿瘤细胞聚集状态、大小、形态、核分裂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统计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直径大小,肿瘤淋巴结转移率,分别分析浸润深度、肿瘤直径大小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3、消化系统类癌的治疗情况:包括手术治疗:手术性质、手术方式及切除部位和消化道重建方式;内镜下治

3、疗等;4、预后随访患者生存状况。整理临床资料,应用SPSSl3.0程序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生存率计算用Life.Tables法。结果:1、本组97例患者均住院行术前检查,其中34例患者经内镜下切除,63例患者行开腹手术治疗。2、本组患者年龄分布较宽,18.82岁皆可发病。3、本组发病以直肠类癌多见,占47.42%(46/97),其中2例伴肝转移;其次为胃类癌占38.14%(37/97);十二指肠类癌占4.12%(4/97),结肠类癌占4.12%(4/97),肝、胆管类癌占3.0

4、9%(3/97):阑尾类癌占2.06%(2/97);食管类癌占1.03%(1/97)。4、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腹痛(78/97)、腹泻(32/97)、腹胀(29/97)、消化道出血(21/97)为主要表现。5、本组97例患者中83例患者术前诊断为类癌,9例误诊为腺癌,肝、胆管类癌3例、阑尾类癌2例术前未确诊。6、癌浸润深度、直径大小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开腹手术治疗患者63例,术后病理显示有淋巴结转移者共21例。肿瘤侵及粘膜及粘膜下层、侵及肌层、侵及浆中文摘要膜及浆膜外组织其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6.25%

5、(1/16)、25%(5/20)、62.50%(15/24)。肿瘤直径≤1em、lcm<肿瘤直径≤2cm、肿瘤直径>2em组其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14%(1/14)、18.18%(4/22)、59.26%(16/27);浸润深度与转移的关系:浸润全层者分别与浸润粘膜及粘膜下层、浸润肌层两组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户2em者分别与lem<直径≤2em、直径≤lcm两组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术后随访:本组患者97例,1例胃类癌患者术后3

6、天因呼吸循环衰竭放弃治疗死亡,失访2例,余全部随访。经1月.11年的随访。22例患者因术后复发死亡,72例患者生存,CT检查未见局部或全身其他部位可疑肿块,内镜复查局部粘膜完整,未见复发。本组患者l、3、5年生存率分别为98.88%、89.35%、69.68%。结论:本组资料通过对97例消化系统类癌病例的临床研究,对其生物学行为、治疗方式及预后进行分析,现小结如下:1消化系统类癌患者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以中年最为多见。肿瘤分布部位,直肠类癌占47.42%,胃类癌占38.14%,十二指肠类癌占4.12%,

7、结肠类癌占4.12%,其他部位少见。2消化系统类癌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直肠类癌以腹痛、腹泻为主要表现;胃类癌以腹痛、腹胀为主要表现。3消化系统类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显示CAl9.9、AFP、CA50、铁蛋白升高比例分别为:33.33%、22.22%、18.75%、16.66%。其余标志物升高者少见。CT、腹部B超检查有助于显示肿瘤所在部位,与周围组织关系,是否出现肝转移等,有助于患者全身情况评估及治疗方案的制定。4消化系统类癌患者主要依靠内镜检查发现,咬检病理常可作出诊断,部分患者术前易误诊为腺癌。对

8、于常规病理检查不能确诊的病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以作为补充及确诊依据。5肿瘤侵及粘膜及粘膜下层、侵及肌层、侵及浆膜及浆膜外组织其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6.25%(1/16)、25%(5/20)、62.50%(15/24)。侵及浆膜及浆膜外组织淋巴结转移率与侵及粘膜及粘膜下层、侵及肌层组比,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随着肿瘤浸润深度增加,淋巴结转移率随之增加;肿瘤直径≤1cm、lcm2cm组其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