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202581
大小:11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22
《卫星轨道的几点讨论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3.2卫星轨道的几点讨论①在大学学习期间,每一期的学报都会分发给学生阅读。学报中的文章内容学生大多是看不懂的。那些怪异的符号和公式觉得那么陌生且离我们非常遥远,当时我心想,在杂志上发表文章真是了不起的一件事。毕业后一直在努力,三年后,我的文章终于也能在学报上发表,发表文章的感觉特别好。本节部分内容2000年9月发表于《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次年被《中国物理文摘》第91期引录,是在我恩师肖玉衡先生的指导下完成的,谨此表示感谢。我们根据轨道微分方程——比耐公式可推导行星的轨道运动方程②:其中,A、θ0为积分常数,k2=GM(G为万有引力常量,M为太阳质量),=常量。我
2、们的主要任务是假设在初始状态下,求出积分常数A和θ0得到应用更广泛的轨道方程。首先,我们研究的是人造地球卫星,而不是绕太阳运动的行星,故M指地球质量,为不失一般性,我们假设卫星距地面的高度为H,以初速度v0并与竖直方向成α角发射,建立极坐标(见图1),把地心作为极点,有如下初始条件(t=0时刻物理量的值)。其中,R为地球半径,r为极径,将初始条件代入轨道微分方程并移项有:其中,,为求出A和θ0,还需要一个方程,我们对上式两边微分得:,将初始条件代入并整理有:联立上面两式可求出A和θ0,为研究问题的方便,我们令恒为近地面的重力加速度,有:我们再将轨道方程与曲线极坐标标准方程对照
3、,取曲线的右焦点为极点,其中,e为偏心率,p为焦点到准线的距离,由上式可得:上式把变换成是为与几何学中圆锥曲线方程作比较而作的代换,实质上,这样不会影响曲线的形状及我们所要讨论的一些几何性质,仅仅是把坐标轴或图象旋转了一定的角度而已,从此式中我们可以看出轨道方程所表示的偏心率为:下面我们分四种情况讨论轨道方程:1.当e=0时,运动轨道为一圆,即:解此方程有:v0为发射速度,应该为实数,故cotα=0即α=90°,此时,即就是说,当卫星的发射速度方向与地心到该卫星的连线(极径)方向垂直时,并且满足发射速度是高度的单值函数,即,此时卫星便绕地球作圆周运动,运动半径为(R+H)。2
4、.当时,运动轨道为一椭圆,即:3.当时,运动轨道为抛物线,即:4.当,运动轨道为双曲线,即:根据以上几式,似乎发觉卫星作椭圆、抛物线、双曲线运动均与发射条件无关,果真是这样的吗?实际上,这只是一种理想化模型,是假设地球与卫星为质点的情况下才成立的,在实际问题中,我们需要考虑它们的大小,并且轨道不能穿过地球,即还有一个条件:,这里卫星仍被视为质点。由于在轨道方程中,我们是以地球的中心作为曲线的右焦点处理的,根据解析几何知识,在曲线上顶点到焦点的距离最短,故当时有最小的距离将代入此不等式,并解之有:故发射速度v0与发射角必须满足上式才能使卫星轨道不穿过地球,事实上,由上式亦可知,
5、欲使不等式右边为实数,要求,如果太小,此不等式便不会成立,那么轨道便会穿过地球,这是不符合实际的。下面我们再讨论一下近地面发射问题,近地面发射有H=0,由上式可知,故只能取等号,于是有α=90°时,上式右边根号下成了0/0型极限问题,根椐数学知识可求出最终得出:综上所述,近地面发射问题只可能是发射速度与极径垂直,发射的最小速度是(又称第一宇宙速度),此时卫星以最小速度绕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当发射速度达时(又称第二宇宙速度)卫星以地心为焦点作抛物线运动,当然再也不可能返回地球,因为抛物线为非闭合曲线,当发射速度介于和之间时,卫星作椭圆运动,并随速度的增大椭圆越扁,地球为椭圆的一
6、个焦点,发射点为近地点。当卫星速度大于而小于第三宇宙速度时(物体逃离太阳系的速度,又称逃逸速度)它将在地球引力范围内作双曲线运动,当卫星脱离地球引力后,将绕太阳运动成为太阳的一个行星,如果控制发射速度和轨道,它也可成为其它行星的卫星。注①参见:熊志权,《关于人造地球卫星轨道的几点注记》,《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第39-41页,稍有改动。②参见:周衍柏,《理论力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③安徽省宣城中学魏喜武《对一道考题的讨论》,《物理教师》2006年第6期第37页,魏老师指出,一个星体上有没有大气层的起因是很复杂的,影响因素尚未清楚,这在学术上还没
7、有定论的问题,拿来考高中学生是不太适宜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