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3年安徽高考数学试题评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3年安徽高考数学试题评析-中学数学论文2013年安徽高考数学试题评析张敬科(阜阳市第三中学,安徽阜阳236300)摘要:2013年安徽高考数学试题并非空穴来风,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其根源就在教科书,很多试题是在教材的概念、公式、定理、例题、习题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考就是在具有扎实的基本功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数学能力的催化剂,因此最大程度地开发、利用、整合教材是从事数学研究的重中之重。关键词:“四考”合一;生成;发展;迁移;归纳;拓展;重视课本;立足基础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
2、识码:A文章编号:1005-6351(2013)-08-0024-01一、客观题2013年安徽高考数学试题评析-中学数学论文2013年安徽高考数学试题评析张敬科(阜阳市第三中学,安徽阜阳236300)摘要:2013年安徽高考数学试题并非空穴来风,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其根源就在教科书,很多试题是在教材的概念、公式、定理、例题、习题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考就是在具有扎实的基本功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数学能力的催化剂,因此最大程度地开发、利用、整合教材是从事数学研究的重中之重。关键词:“四考”
3、合一;生成;发展;迁移;归纳;拓展;重视课本;立足基础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351(2013)-08-0024-01一、客观题2013年安徽高考数学试题评析-中学数学论文2013年安徽高考数学试题评析张敬科(阜阳市第三中学,安徽阜阳236300)摘要:2013年安徽高考数学试题并非空穴来风,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其根源就在教科书,很多试题是在教材的概念、公式、定理、例题、习题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考就是在具有扎实的基本功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数学能力的催化
4、剂,因此最大程度地开发、利用、整合教材是从事数学研究的重中之重。关键词:“四考”合一;生成;发展;迁移;归纳;拓展;重视课本;立足基础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351(2013)-08-0024-01一、客观题(一)选择题——注重基础。较以往选择题的难度基本持平,试题全部考查基础知识,题题源自教材,引导考生回归课本,如理科第3题以考生最熟悉的立体几何公理呈现,体现面向全体考生,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倡导理性思维,这种回归课本的试题有利于中学数学教学。既有考查基本概念,通性通法的试题,也有知识点的交
5、汇题。如第(8)题以函数为载体,将数形结合的思想有机地融为一体,题面新颖而又不偏不怪。理科第(5)题是一道概率统计题,题目虽小,以显示学习生活中熟悉的情境为素材,但其承载的知识点却很多,考生不仅要能够记住样本平均数与方差的计算方法,而且必须对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样本抽取的科学性及用样本估计总体有较完整的认识。对于认识不清的考生来说,乍一看,每个选项都像是有道理的。理科第(9)题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以向量长度、向量数量积以及三点共线的向量形式等为背景而设计,都是考生熟悉的情境,但内涵丰富,解题的关键是探索点集所对应区域的形状,
6、此题既可以通过动向量与基向量的线性关系应用纯向量的方法解决问题,也可以通过坐标转化化归为线性约束条件下的可行域解决问题,考生可以根据本人对题目的认识选择适当的方法,当然方法不同解题繁简有别,所用的时间也会有长有短。理科第(10)题与文科第(10)题则对考生有较高的思维要求。将函数与单调性、极值点的性质有机结合,解题时,考生要根据方程的形式特点化归为函数图象与两条平行线交点个数问题,考查了考生的化归、分类讨论、数形结合思想及逻辑推理能力,对考生有较高的思维要求。文(10)多了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对此题的结果没有影响,却对思维过
7、程产生影响,减少了思维量,体现了文理科学习要求上的差异。(二)填空题——表现平稳。其中理科第(11)、(12)、(13)等题均源自教材,是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常规题,一般考生能从容应对。而理科第(14)题是一道立意较新的题目,它以平面几何中的梯形为载体,其实质是对考生数列知识的考查。构思巧妙,意在考查考生提取关键信息转化问题的能力。这种以平面几何与数列相结合的试题是今年试卷的又一亮点。理(文)科第(15)题是一道多选题,通过一个正方体的背景设置,围绕试题提供的信息和情境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设问,融空间想象、知识迁移、推
8、理论证等多种能力考查于一体,着力考查考生的审慎思维习惯和一定的数学视野,考核考生继续学习的潜能,需要考生在一定量的解题训练后获得解题灵感。命题者在控制运算量的同时,加大了对思维能力考核的力度。不过由于空间向量引入立体几何,中学教学中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有所削弱,此题应能为中学教学起到一定的矫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