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与实施

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与实施

ID:33141415

大小:59.3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21

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与实施_第1页
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与实施_第2页
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与实施_第3页
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与实施_第4页
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与实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与实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与实施 国家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师生的互动交往,是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中交往的属性决定了教学过程中必须体现学的主体地位。如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主动探究、促进合作,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学生知识的重新建构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完善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教学策略,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所在。依据新课程的要求和当代先进的教学理论,借鉴江苏洋思中学和山东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改经验,我们致力于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结构的研

2、究,初步形成了具有学科特色的“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该课堂教学模式的运作,设计为六个相互联系的基本环节:情景设置、目标内化——自主合作、信息搜索——精讲点拨、知识整合——典型引路、运用拓展——当堂训练、巩固双基——课堂小结、总结升华。(一)情景设置、目标内化这是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通过新课的导入,找准新旧知识的结合点,进一步巩固学习新知所需要的知识前提,让学生比较自然的进入学习新知的环境中;或者通过富有实效的导入手段,坚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为学生学习新知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引发学生的思考

3、,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为下一步的自觉主动学习提供内驱力。教学目标是一个整体有序的系统,它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就知识目标本身来讲,根椐政治课《课程标准》的要求,也包括识记、理解、活动三个层次,不同维度、不同层次的目标构成一个动态的目标系统。制定教学目标,应树立课程目标意识,注重教学目标的基础性、全面性和发展性,指导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健康生活。对于教学目标的认定,教师要注重方法和时机。只有学生认同的目标,即学生把教师的预设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发挥应有的导向、激励作用。教学目标

4、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展开,要防止出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的“两张皮”现象。(二)自主合作、信息搜索这个环节是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整体感悟的过程。通过对教材的粗读,学生首先从整体上感知教材,并从中搜索、标记出有价值的信息,这是强化基础知识的重要一环。在具体的操作策略上应注意以下几点:1、自主探究。向学生提出自读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并标记出有关信息(知识点),标记出知识的疑点和模糊点,根据教材内容,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提出思考的问题,并给予初步的解答。教师巡视。2、合作交流。在学生自主学习成果的

5、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自学成果,相互解答自读中存在的疑点和模糊点,在“兵教兵”的过程中相互提高。同时,根据教师的问题要求,在合作学习小组内充分酝酿,由小组代表记录整理本小组成员对问题的看法和见解,以备在全班交流。3、成果共享。小组代表发言,在更大的范围内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与其他学习小组分享。各学习小组要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对感觉有创意的见解或问题做好记录。4、达成共识。学生学习个体和学习小组学习水平的不平衡性,决定了对教材文本的理解不同,对课程资源开发的深度不同,因此对问题的认识不同,甚至含有不同程度的错误成分。因此,教师要在认

6、真听取小组发言的基础上,及时给予客观的即时性评价,引导学生的思维沿着正确的方向纵深发展。注重综合各学习小组的学习成果,达成集体共识,准确把握教材,掌握基本观点,为学生的道德实践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三)精讲点拨、知识整合这个环节是教师围绕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和重要的理论(概念、观点、原理)进行精讲点拨的过程,也是对学生在感知教材的过程中搜集到的零碎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和深化理解的过程,是学生形成学科能力的重要前提,以问题解决为线索组织学习。在具体的操作策略上应注意以下几点:1、明晰知识串。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讨论、探究哪些知识点之间存在着联

7、系,有何联系。充分关注课堂中的生成问题,真正理解教材中所讲的基本观点。2、构建知识网。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针对学生认识中的疑点、模糊点和新知识的新环节,教师进行精讲点拨,启发诱导,设置认知冲突,突出基本观点,构建知识网络。3、知识生活化。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挖掘除教材内容以外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运用身边的生活事例、学过的历史知识、社会热点问题等,从正反两个方面来例证观点理论,实现“小课堂、大社会”的教学局面。同时,依据情景事例,让学生感悟其内涵的的基本观点(道理),引导学生的道德践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提高道

8、德实践能力。4、知识的重新建构。学生感知知识网络,把每一个知识点置于知识网络中去认识和定位,探究知识点在知识网中与学过的哪些知识相联系。同时,鼓励学生质疑,实施教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