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恶性肿瘤中拟血管生成的初步研究及临床意义

涎腺恶性肿瘤中拟血管生成的初步研究及临床意义

ID:33103704

大小:1.75 MB

页数:43页

时间:2019-02-20

涎腺恶性肿瘤中拟血管生成的初步研究及临床意义_第1页
涎腺恶性肿瘤中拟血管生成的初步研究及临床意义_第2页
涎腺恶性肿瘤中拟血管生成的初步研究及临床意义_第3页
涎腺恶性肿瘤中拟血管生成的初步研究及临床意义_第4页
涎腺恶性肿瘤中拟血管生成的初步研究及临床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涎腺恶性肿瘤中拟血管生成的初步研究及临床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739.87单位代码:10660学号:S090474贵阳医学院2012届硕士学位论文涎腺恶性肿瘤中拟血管生成的初步研究及临床意义研究生:高琼导师:宋宇峰(教授)冯红超(教授)年级:2009级专业:口腔临床医学2012年4月25日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黔教高发(2010)305号贵州省省长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07)116号指导小组宋宇峰教授冯红超教授马洪教授唐正龙教授目录摘要……………………………………1前言……………………………………2材料与方法…………………………………5结果……………………………………

2、9讨论……………………………………14参考文献…………………………………22英文摘要…………………………………26致谢……………………………………28略缩词表…………………………………29论文原创性声明…………………………30附:综述………………………………31贵阳医学院2012届硕士研究生论文涎腺恶性肿瘤中拟血管生成的初步研究及临床意义专业:口腔临床医学研究生:高琼导师:宋宇峰教授冯红超教授中文摘要【摘要】目的:初步探讨涎腺恶性肿瘤(malignantsalivaryglandtumor)中是否存在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mimicry,

3、VM)及其生物学意义,并初步探讨VM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Adenoidcysticcarcinoma,SAC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来自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3年1月至2011年9月间收治的涎腺恶性肿瘤组织标本共43例,8例正常涎腺组织作为对照。应用CD31和PAS双重染色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涎腺恶性肿瘤中是否存在VM。结果:在正常涎腺组织切片中未发现VM结构。16例涎腺恶性肿瘤中存在VM结构,包括9例涎腺腺样囊性癌(9/33),1例癌在多形性腺瘤(1/3),3例粘液表皮样癌(3/4),1例肌上皮癌(1/1),2例腺泡细胞癌(2

4、/2)。观察可见VM结构为由肿瘤细胞围成的无内皮细胞衬附的管道样结构和PAS染色阳性的网络样或管道样VM结构。在肿瘤细胞和管腔间被一层PAS染色阳性物质间隔或被PAS阳性物质填充。部分病例中可见VM结构与相邻的CD31及PAS阳性血管相通,可在管腔中发现红细胞。涎腺腺样囊性癌中腺样-管状型与实性型之间VM、MVD之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腺样-管状型与实性型VM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0.05)。而MVD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8>0.05)。结论:1.涎腺恶性肿瘤中存在VM。2.涎腺腺样囊性癌中有VM结构存在的其恶性程度更高

5、,预后更差。关键词:拟血管生成涎腺恶性肿瘤腺样囊性癌血管生成1贵阳医学院2012届硕士研究生论文前言涎腺恶性肿瘤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较高,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性别与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涎腺恶性肿瘤大多来源于涎腺上皮组织,除了可发生于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大涎腺外,还可发生于腭腺等小涎腺,[1]具有细胞成分复杂、组织分型繁多等特点。其中腺样囊性癌系涎腺恶性肿瘤中较常见者,根据国内六院校统计资料分析,在11947例涎腺上皮来源的肿瘤中,[7]涎腺肿瘤有1316例;约占11%;而恶性肿瘤为4894例,约占27%。研究发现血液供应是包括涎腺恶

6、性肿瘤在内的各种实体瘤生长的必要条件,肿瘤组织中供[2]血血管网络系统的建立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的。Folkman于1971年首次提出了肿瘤的生长和转移都依赖于肿瘤内新生血管的形成。当肿瘤大小达1-2mm时,其继续生长需要更多的营养和氧,此时需要有新生血管形成以提供足够的血供。该假说随后已被大量研究证实,因此这一观点被认为是肿瘤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随后关于肿瘤研究中,关于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以至于在以后较长的时间里,肿瘤的血管生成一直被[3]认为是肿瘤获得血供的唯一方式。直到1999年Maniotis等在研究

7、葡萄膜黑色素瘤病理切片的基础上提出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mimicry,VM)的概念。他们发现在侵袭性黑色素瘤中,某些肿瘤细胞可以在没有血管内皮细胞参与的情况下形成无血管内皮被覆的、由细胞外基质界限的管腔结构,同时在部分管腔中可见红细胞存在,该结构不同于以往研究所发现的肿瘤血管现象,因此将这种类似传统血管的结构命名为血管生成拟态。肿瘤细胞可以通过拟血管结构获取宿主[4]的血液供应,从而为肿瘤组织的进行性生长、浸润和转移提供有利条件,这一现象的发现向传统经典的内皮细胞依赖肿瘤血管生成理论,向以往各种只针对肿瘤内皮依赖性血管进行的抗肿瘤生长研

8、究提出了挑战。肿瘤的生长常分为两个阶段,即血管前期和血管生成期。当肿瘤处于无血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