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二)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检测(二)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ID:33032864

大小:63.1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9

检测(二)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_第1页
检测(二)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_第2页
检测(二)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_第3页
检测(二)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_第4页
检测(二)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_第5页
资源描述:

《检测(二)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检测(二)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汉武帝即位后,改变了以前专用功臣列侯及其子弟为相的传统,开始擢用没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士人为相,拜相后始封侯。汉武帝此举()A.加强了丞相对皇帝的依赖性B.强化了相权对中央集权的控制C.削弱了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D.化解了相权与君主集权的冲突解析:选A汉武帝改变以前专用功臣列侯及其子弟为相的传统,开始擢用没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士人为相,意在削弱贵族政治,丞相由皇帝亲自擢选也能加强丞相对皇帝的依赖性,故A项正确;B、C两项与材料无关;汉武帝改变丞相任用的方式,一

2、定程度上能缓解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但不可能化解相权与君主集权的冲突,故D项错误。2.(2018•安徽十校联盟联考)汉初诸吕叛乱时,郡县官吏消极观望,未闻有讨伐诸吕者。是齐王刘襄、琅珈王刘泽等刘氏子弟发兵讨伐,一举诛灭了诸吕,维护了刘氏统一政权。这表明汉初封国制度有利于()A.加强君主专制B.稳定政治局势C・削弱中央集权D.解决王国问题解析:选B汉初封国制度是地方政治制度,不能起到加强君主专制的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汉初封国制度有利于稳定政治局势,故B项正确;汉初封国制度削弱了中央集权,不利于解决王国问题,故C、D两项错误。3.“太子年幼继位,年轻的太后临朝,不得不重用她娘

3、家父兄来协助处理政事,外戚骄横擅权,无视幼主。及至皇帝成年,结纳在自己身边的心腹宦官,发动政变,除掉外戚。皇帝亲政后,自然重用夺权有功的宦官,于是又演成宦官专权的局面。这种外戚、宦官的交替专权,成为东汉后期封建政权的一个特点。”这种现象的根源是()A.外戚、宦官权力过大B.君主的权力受到制约C.君权至上的结果D.中央集权所致解析:选C虽有外戚、宦官专权,但他们的权力并不是来自于制度和职位,而是来自皇帝的支持和信任,是皇权的延伸,之所以能交替专权,关键在于他们代表的是皇帝的权威,是君权至上的结果,故C项正确。4.(2018-贵溪一中押题卷)南朝时期,寒人通过充将帅、掌机要(中

4、书舍人)、任典签(代表皇帝监察地方诸王刺史),不断提升政治地位。寒人地位的上升主要表明()A・门阀氏族政治的形成B.文化教育的逐渐下移C・专制皇权的逐渐加强D.监察的非理性化趋势解析:选C门阀氏族政治的形成是在东汉,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文化教育,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南朝时期寒人的政治地位得到了提高,南朝历代君王为了强化皇权,任用寒人,在内朝寒人掌机要,在外朝,寒人通过担任典签对地方进行控制和监察,此外,南朝时的将帅,大多出身寒门,这是专制皇权逐渐加强的体现,故C项正确;监察的非理性化趋势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1.唐中宗任命品级较低的豆卢钦望为尚书省长官,故意不加“同

5、三品”的头衔,观察他的反应。豆卢钦望果然徘徊在宰相集体议事的政事堂外而不敢进入。后来加了“平章军国重事”衔,豆卢钦望才真正参议政事。材料主要表明,三省六部制()A.提高了唐朝中央的行政效率B.降低了三省长官的行政级别C.是行政权力高度集中的表现D.使官僚机构形成完整的体系解析:选C从材料中豆卢钦望因品级低不敢参与政事,可知三省六部制主要职责是处理军国政事,是行政权集中的表现,故C项正确。2.有学者认为,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僚的选拔还不足以反映皇权的绝对权威,也不够严密。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魏晋之前的朝代并未实现皇权的高度集中B.自下而上的推荐选官削弱了中央的用人权

6、C.中央掌控官员选拔开始于明清的八股取士D.隋唐科举制之前没有形成系统的选官制度解析:选B秦汉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发展,已实现皇权的高度集中,故A项错误;九品中正制是自下而上的推荐选官,削弱了中央的用人权,故B项正确;科举制的出现使中央开始掌控官员的选拔,故C项错误;在科举制出现之前,汉朝和魏晋时期也有自己独特的人才选拔制度,故D项错误。3.北宋初立,有千百个州县行政单位,后采取措施,在众多州县之上设置一级行政机构“路”,以此达到“振领而群毛理”之意。这一做法()A.分化了地方行政大权B.严密了地方监察体系C.可收统摄管理之功效D.便于地方官向上奏事解析:选C在州

7、县之上设置新的行政机构“路”,显然是扩大而非分化了地方行政大权,故A项错误;“路”是新设置的地方行政而非监察机构,故B项错误;相比宋初千百个州县行政单位,作为其上级行政机构的路在数目方面必然相对较少,有利于收统摄管理之功效,故C项正确;设置新的行政机构并不一定便于地方官向上奏事,二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故D项错误。8・(2018-长郡中学月考)宋初赵普为相,谏官批评其“公以元勋当国,宜事损减,有司群臣书奏,尽必先经中书,非尊王之礼也”。面对尖锐指责,“普引咎谢之”。材料实质上反映了()A.宋初相权有凌驾于皇权的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