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024139
大小:74.9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9
《压强教学设计表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压强教学设计表单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描述(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探究实验,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2.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2.通过实验探究、初步理解物理中的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一控制变量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2.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学习内容分析提示:可
2、从学习内容概述、知识点划分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等角度分析压强是自然科学的重要概念,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都经常用到。这一节内容着重学习的是固体的压强,它是在学习了力及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重力、摩擦力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关力学知识的一次较大的综合。在本节教学内容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此因素有关”,是学生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主要载体,“什么叫压强”是本节的主要知识点,“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应用。此外,压力、压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节教材从生活场景走进物理学
3、习,又从物理学习走进社会应用,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社会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理解压强概念。教学难点比值定义法定义压强。学生学情分析在本节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了两个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学习的认知基础;控制变量、比值定义、对比、归纳等学习方法,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有所涉及,这为本节课的探究学习提供了方法基础。另外,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本节内容所学习的压力,已有了压力大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和压力总等于重力的误区,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
4、所在。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环节教学目标活动设计信息技术运用说明引入新课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师引导学生实验用珂个乎指用力向中间压一立铅笔两个手指的受力有什么不同?两个手指的感受有什么不同?观察两个手指的凹陷有什么不同?和这个实验类似的情况生活中还有很多,我们再看一个图片。两个人对雪地的压力是差不多的,但压力的效果相同吗?你觉得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带领学生分析引导:上面这些现象都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有关。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新课讲授首先让我们用实验来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根据刚才的分析,你觉得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
5、因素有什么?那我们要用什么方法,来分别研究两个因素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呢?我们把压力作用面积叫做受力面积。PPT展示实验过程,引导学生得到实验结论(一)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引导:从刚才的分析可知,如果要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大小,怎么办?那要是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相同,怎么办?在前面的学习中有没有能借鉴的方法。非常好。压力和受力面积的比值可以定量的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我们给他起个新名字叫压强。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二)压强1.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用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6、P—0S压强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面积所受的压力,压强越大,压力产生的效果越明显。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提出问题根据压强的公式,压强的单位应该是什么?为了纪念科学家帕斯卡在物理学,特别是压强知识上的贡献,我们把N/n?用一个专用名称代替:帕斯卡。2.压强的单位:国际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将一张报纸对折一下,平铺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Pao1Pa表示物体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提出问题拖拉机在泥泞的田里工作,为了不陷进土里,我们用了什么办法减小它对地面的压强的?类似的事例你还
7、知道哪些?展示各种减小压强的事例,带领学生分析(三)减小或增大压强1.减小压强可以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坐软沙发比坐硬板凳要舒服呢?展示各种增大压强的事三、课堂小结例,带领学生分析2.增大压强可以增大压力或者减小受力面积。检测试题水平桌面上放一本书,书所受的重力为3N,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5X102m2,计算书对桌面的压强。个人反思在本节课中,体现了新课改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经历了“观察-一-猜想一一探究——应用”的物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我比较恰当的把握学生
8、的经历水平、反应水平、领悟水平。在教学中基本做到了三讲三不讲,注重了规律、思路、技巧和方法的教学。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方法上,注重了利用已有知识进行理论推导,又用实验验证结论的可靠性。结果是异曲同工,从而使得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