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视野下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探究

教育公平视野下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探究

ID:32979218

大小:58.7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18

教育公平视野下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探究_第1页
教育公平视野下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探究_第2页
教育公平视野下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探究_第3页
教育公平视野下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探究_第4页
教育公平视野下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公平视野下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育公平视野下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探究【摘要】教育公平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显得尤为突出,其核心是教育机会均等。然我国受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和地区间教育水平的客观差异性影响,无法满足人们普遍追求优质教育的心理,从而出现“择校热”现象;因此,构建健康公平的受教育环境的重要性愈加突出。鉴如此,政府、学校、社会和家长应共同努力,创造一个规范公平的择校环境。【关键词】教育公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教育资源一、教育公平与择校的内涵教育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具体来说,教育公平的内涵可从三个层次进行分

2、析:一,起点的公平:确保所有适龄入学儿童都享有公平的受教育的义务和权利。二,过程的公平:为受教育者提供相对公平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三,结果公平: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具体表现在受教育者在接受同等水平、同等层次的教育后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择校是指学生对自己就读的学校或家长对其子女就读的学校的一种主动的选择性行为。在义务教育阶段具体来说就是指家长放弃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按学区免费就近入学的优惠政策,主动选择其他学校就读的教育选择现象。为了享受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是学生选择学校的目的,进而增强自身全面发展,使自己将来在社会中更具有竞争力。择

3、校的本质就是在教育资源差异下,学生对于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的竞争。二、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所引发的教育公平问题首先,择校扩大了学校之间的差距,加剧了社会分层现象。小学、初中的择校风愈演愈烈导致学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生源无序地向名牌学校流动,使得一些名校越办越大,大到一个年级多达20个班级,一个班级多达80人;而薄弱学校却因生源不断流失,学校竞争力也随之不断减弱。“一般学校吃不饱,名牌学校吃不了”的现象,生动现实地反映了当前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招生中出现的常见结构性矛盾。择校现象还会导致社会心态的失衡。因为学区、学校间不同,使得社会特别是学生家长无法接

4、受因居住地限制造成'‘同价不同质的教育”的不合理现实。这体现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其次,热点学校“两头沉”现象突出,人均占有教育资源相对较少。在重点校,一般一个班都在60人,教室拥挤,学生得到教师的关爱相对较少。据调查,在很多重点校的班级,教师对学习成绩较好的上游的学生或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关爱较多,中间学生则关注较少,出现了这种''两头沉”的现象。而在普通学校,由于学生较少这个问题并不突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对学生的关注就更多,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这一点来看,普通学校的学生人均占有教育资源相对多些。然后,教师待遇差别大,造成师资力量上的悬

5、殊。由于薄弱学校区位差,生源差,办学效益不好,相同学历、相同职称的教师与其他学校教师待遇无法相比。“人心思动”已是薄弱学校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思想状况。教师是学校的灵魂人物,教师的素质决定着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师待遇上的差别必然会使薄弱学校高素质教师的流失,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质量就会下降,从而导致恶性循环。所以择校所造成的教师待遇差别大,会造成与优质学校师资力量上的悬殊。最后,择校过程中的一些不规范操作破坏了公平的择校环境。当前择校市场随着社会需求的增长逐步形成了一种“择校经济”。而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和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缺失导致在择校过程中出现了破

6、坏公平的择校行为和不规范化操作,如乱收择校费,甚至以择校费的高低来决定入学名额的赤裸交易。严重破坏了公平的择校环境。再如以人情关系和暗箱操作来决定学生入学资格的不透明的择校行为,是有失公正的。这种不规范行为严重破坏了择校环境的公平发展,影响教育公平。三、义务教育阶段出现择校热现象的主要原因分析(一)义务教育阶段地区间教育资源配置不均是择校出现的直接原因。经济水平的发达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资源的丰富程度。中国是穷国办大教育,教育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历来偏低。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统计,发展中国家平均教育投入占GDP的4.2%,而我国教育

7、投入仅GDP的2.66%;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教育经费是42美元,我国仅占12.96美元,是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1/3O另外,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影响到对教育资源的投入程度。我国东西部、城乡之间经济水平的差也致了地区间、城乡间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均。(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之间师资力量分配不均是择校出现的客观原因。人们追求好学校看重的实质上是学校的师资力量即软件。造成师资力量不均的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比如教学环境的好坏、教师待遇的高低等等。而另一方面,学校的硬件设施以及各方面的条件也与经济发达水平是直接联系的。教师为了能享受到更好的福利和工作环境都

8、倾向于经济相对较发达地区的学校。这造成了师资力量分配的严重不均,好学校越来越好,弱学校越来越弱。(三)义务教育阶段所谓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