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看教育均衡发展

从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看教育均衡发展

ID:31638129

大小:56.9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6

从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看教育均衡发展_第1页
从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看教育均衡发展_第2页
从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看教育均衡发展_第3页
从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看教育均衡发展_第4页
从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看教育均衡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看教育均衡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看教育均衡发展摘要:随着社会、家庭对青少年教育的重视,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现象受到上至国家领导,下至家长、考生的普遍关注,逐渐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择校背后所反映出来的诸多问题,提出一系列解决建议,以期促进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关键词:择校问题;均衡发展中图分类号:{G40-01}择校问题不是孤立的教育现象,也绝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一方面,这是人民群众越来越重视教育价值的表现,具有社会进步意义;但另一方面更应当看到,这种过度竞争和不正当竞争的恶果,绝非中国教育应有的现象。择校现象已演变

2、成为事关教育公平、社会公平的根本性问题。从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到近年来教育部出台的一系列治理择校的政策和措施,解决择校问题的思路逐渐清晰,实践经验逐步丰富,政策法规逐渐完善,社会环境逐渐优化。在推进教育公平的新时代背景下,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时机趋于成熟。各地经验表明,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前提下治理择校问题,才能真正取得成效。择校背后所反映出的问题,首先是对”名校”的一味追捧。现在的名校一般采取两种思路:一是抛出各种优惠条件吸引好苗子,在应试教育下,好的生源来自于高的升学率,高的升学率

3、需要好苗子来成就,这样出成效的几率才大,所以经过严格选拔,然后进行精心培养,每到毕业时节,就可以以数据的形式表明这所学校是名校,而这又吸引更多的好学生进来,形成良性循环;二是严格管理,狠抓学习,这类名校大多都有严格的淘汰制度,排名次就是常用的手段,每月甚至每周都在排,有班名次,有年级名次,无形中给学生和教师施加很大的压力,以此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有的学校这种严格的管理甚至达到了极限。“名校情结”导致生源的不均衡。从教育资源来讲,初等教育的学校硬件设施大体相近,教材统一,在国家师资配备和进修制度的完善下,教师教学水平也不差,差的只是

4、生源,名校把优秀的、勤奋的学生都吸引走了,剩下的学生因为没有优生的带动和示范效应而在应试教育的考试中处于下风。如果我们能改进初等教育的手段,实现教育生源的均衡,还会有择校热吗?其次是素质教育实施不到位。初等教育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一个关键阶段。初等教育的任务是塑造孩子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的重要时期,照此推算,初等教育毫无疑问应该实施素质教育。教育部已经意识到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从教改方面调整科目内容,从政策上为学生减负,增加素质教育时段,规定就近入学,教师轮换,公立学校不提倡重点非重点班之分,好学校兼并劣势学校,共享优质资源,小升

5、初不设升学考试,各级升学选拔中增设特长生优惠政策等等,可谓用心良苦。但执行了这么多年,效果并不明显。原因就是学生面对升学的压力,要升入好的初中、高中面临的是考试,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教育部为素质教育而设的那些副科,而仍然是主科,说白了,还是一道道的题。如果说一切为了考试,它仍然还是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关键不在于你开了什么课程,而在于你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最后是目的的功利化。就目前的状况看,大学文凭还是找工作的敲门砖。而现行的高考制度虽有弊端,却还没有更好的制度可以代替,导致了应试教育的畸形发展。高考指挥棒巨大的牵动效应使中小学一

6、切工作以考试和升学率为中心,考试升学率成了学校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社会和家长评价学校的主要指标。一切为了考试,考试就是一切,这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使学校职能发生了重大偏移,如果能从结果上消除初等教育的疯狂,也能从根本上为择校热降温。择校现象在我国从起初的以分择校日渐发展到目前的以权择校、以钱择校。择校之风有碍于教育的健康发展,带来了诸多不良社会影响。不合理的择校不仅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学生的精神压力,无形中也加大了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的差距,更是会滋生腐败,从而破坏教育公平。其实,家长为子女选择优质教育资源本无可厚非,

7、只是与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免费就近入学的政策相抵触,所以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或政策来疏导家长择校,而不是简单地加以禁止。首先应该严格规范各学校择校行为,将择校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严格化、透明化。择校人数、分数和钱数由市教育主管部门按校制定报省级主管部门审批,各校将择校生名单和分数张榜公布,鼓励家长和社会进行监督,给予揭发人奖励,对违规学校和有包庇隐瞒行为的教育主管部门给予严肃处罚,避免乱收费高收费的发生。其次要加大对基础教育投入力度,合理划分教育投资比例,将过多的高等教育投资经费转向基础教育,加大基础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

8、,真正凸显基础教育的基石地位。鼓励社会和民间力量办学,全方位吸收社会资金,筹措教育经费,减轻政府教育财政压力。还要节俭办教育,节约教育资源,将节约的教育资金资源用在刀刃上,满足更多人的需求。再次要改革现行评估制度,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转变评估思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