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960557
大小:56.7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8
《谈如何培养英语学困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谈如何培养英语学困生[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都碰到了一定数量的外语学习上的学困生。怎样用情感因素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认真研究的问题。本文探讨了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培养初中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英语学习策略,旨在强调学习策略的重要性,并为推动新课程改革提供积极的思考和探索。[关键词]学困生有效的学习策略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习困难的学生并不是不聪明,而是他们学习的自主性较差,缺乏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善于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不懂得如何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推广和引申等科学的学习方法。也不会反思
2、调控自己的英语认知过程与方法。因此完成英语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对这样的学困生在弥补知识缺陷的过程中,应以英语学习和问题解决为载体,让学生认识英语思维活动的特点,尽可能让他们掌握较多的基本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培养善于灵活应用各种方法的能力。在这方面我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此提出和大家共同探讨。一、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困生”之所以英语基础差,没有打好英语基础,最大的原因在于他们对英语学习已失去兴趣。从心理学上分析,学习和掌握外语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学习心理过程,不少
3、学生由于不了解外语学习心理,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很低,还有不少学生因记不住单词而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事实上,初中学生的母语能力已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文化知识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积累,思维水平显著提高,自我意识不断加强。这些特点使他们在外语学习中是备了一定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因此,他们如懂得点外语学习心理,不仅可以调节自身的外语学习,而且能够默契师生之间的关系,这些“学困生”往往在心理上存在着英语学习障碍。因此,必须紧密地结合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中所碰到的问题,深入浅出地说清道理,指明方法。在行动上
4、确实地理解他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特别是对待这些“学困生”,些微的进步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表扬。发现、发挥、发掘他们每个人的优势、特长和良好的兴趣,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强化学习动力,增强学习兴趣,鼓舞其向新的成功迈进。二、理解、尊重、宽容,善待学困生英语教学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习者的智力因素,还取决于他们情绪,态度、学习动力等,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迁、怒、不急躁,切忌使用训斥,侮辱人格和伤害自尊心的语言;切忌向家长及班主任告状。这些学困生在班级中常被学生鄙视,有些教师也指定他们是班级的“败类”,"包袱”
5、。在社会上受到冷眼,在家也受到家长的训斥。心里有一种压抑感,厌学情绪,自信心不强。我主动采取适当的形式去栽培他们。当我看见学困生抄其他同学的作业时,我不但不责备,还主动将最好学生的作业本借给他们抄,并叮嘱他们要“一抄、二读、三背”,第二天上课,有意识地叫学困生站起来口头做一遍,同样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每次的单元测验,我将成绩有进步学困生名字提出来及时表扬,让他们也享受一下成功的欢乐及喜悦,有些学困生的头脑反应的慢点,有时一个简单的时态讲几遍还不理解,我不厌其烦地再多讲几遍;有时想法编成公式和顺口溜,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直到他们听懂为
6、止。无数事实证明,学困生有消极性,也有积极性;有逆反心理,也有求知欲;有违反纪律的行为,也有守纪律的愿望。他们毕竟是十三、十四岁的孩子,教师一个宽容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会意的眼神,一个轻微的触摸都会对他们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三、对症下药,开发非智力因素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困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渴望进步。但他们由于各种因素造成了成绩差。作为教师对具体学生要作具体分析,各个突破,比如父母离异的学生,大多数较内向,自卑,性格孤僻,我主动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一些情况,并在生活上给予足够的关心;多次找他们的父母交谈,指出孩
7、子的未来也是他们的希望,而初中阶段对人的一生又是多么重要等,尽量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我还注意了解每位学困生的情况,决不把他们当作包袱,不鄙视他们,不放度他们,了解他们特长,爱好。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上进心,例如有位学困生,他的英语读的较好听,我就事先帮他预习新课的单词,关键是一遍遍先跟着我学会。早自习让他常领全班同学读,大大地满足了他的表现欲,增强了他学外语的信心和兴趣。四、重视学困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然而,
8、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往往比较关心学优生而忽略了学困生。不少学困生随着学习困难的逐渐加重,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也渐渐失去了课堂上的表现机会与舞台。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就特别重视这些学困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多给他们提供展示他们自身特长的平台。正如又一位学者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