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以智易学思想研究

方以智易学思想研究

ID:32945635

大小:16.39 MB

页数:328页

时间:2019-02-18

方以智易学思想研究_第1页
方以智易学思想研究_第2页
方以智易学思想研究_第3页
方以智易学思想研究_第4页
方以智易学思想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方以智易学思想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苏州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苏州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论文作者签名:㈨f

2、f

3、J㈣IfIflffffIf

4、lfI

5、Iffl『J

6、fllffff

7、f

8、IIf{Y1909877苏舟I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苏

9、州大学关于收集、保存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位论文著作权归属苏州大学。本学位论文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致:苏州大学有权向国家图书馆、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情报中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含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送交本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学位论文,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涉密论文口本学位论文属在——年一月解密后适用本规定。非涉密论文∥论文作者签名:“伽

10、日期:训、3川导师签名+:瘟!塑堡日期:鲨!!!二!!呈方以智易学思想研究中文摘要方以智易学思想在明末清初享有崇高的地位,是桐城方氏易学的最终产物。桐城方氏易学,从方学渐开始,经由方大镇、方孔炯等人,到方以智那里,已经完全具备了会通的品质。从家学渊源来看,方学渐以布农的身份振作风教,驳斥王龙溪倡导的“四无说”,即心、意、物、知无善无恶的观念,澄清性凿沦的基本涵义,因而“明善”成为其易学思想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方大镇信奉“和而不同”的原则,吸纳佛、道学说的积极成份,鼓吹的人同理想,“野同”是其易学思

11、想的代称;方孔熠历经明代末年的政治风波,动心忍性,取法“满龙”,寻求易学与西方科学思想之间的共通之处,“潸”是其易学思想的价值诉求:方以智“坐集千古之智”,处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前沿,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学者与社会活动家。在方以智生活的年代,“三教合一”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方以智的外祖父吴应宾是“三一教”的信徒,对方以智易学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方以智的观念世界中,易学发挥着指引个体出离生死困顿的作用,而生死与超越生死的交汇点就是心。忧患意识是儒家善世情怀的突出表现。明代中后期的“党社运动”以及“君子、

12、小人之辨”,成为凼扰方以智的现实问题。农民起义、地方政权失势与辽东战事也促使方以智不断地寻求治世安民的方略。方以智详细考察了“周易”的名义,反对将“周”解释为周朝,认为应该着重阐发“周”所具有的“普周”、“周天”等涵义,强调易道具有的广大悉备、圆融会通的特性。方以智反对将“易”解释为蜥蜴,更不赞同“日月为易”这一流行说法,主张将“易”解释为“阳”,也就是超越阴阳对待的纯阳。从经典文本的内容来看,《乾》涉及的“龙”与《未济》提剑的“狐”都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表明了“断”与“疑”之间存在内在联系,方以

13、智断定《周易》是“首龙尾狐”之书。圣人具有隐显之德,好比龙变换万端,随时而动。在方以智看来,易学以太极作为变化的开端,“变化”不仅是对事物衍变过程的摹勒,更是对象征意义的解读。变化是学《易》之枢机。洞察变化之儿有助于进一步领略易学的神韵。卦爻是探求义理的辅助工具。万象变化都.q.现丁人心,只有磨练心性,才能准确地认识变化的轨迹。在讨论有关单卦与重卦的问题时,方以智没有被何人重卦的相关争论所干扰,而是采用宋儒的图式衍变,将变化的开端追溯剑太极,由太极的动静、阴阿j开出《河图》、《洛{5》,推演出八卦

14、与六十四卦。方以智不否认Ioi筮活动往日常生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而卦画则是古代文字,具有相当高的义理价值。此外,还将“三易”的观念纳入自己构建的象数体系,对其进行合理的阐发。在讨论卦辞、爻辞的作背这一基本问题时,方以智沿川前人观点,认为中文摘要方以智易学思想研究《周易》分为上下经,每一个重卦都有文王设定的卦名和卦辞、周公所作的爻辞,而孔子所作的“十翼”散布于文本。与《周易》文本的相关的“三圣”、“四圣”,都是易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历代易学家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方以智将伏羲、文王、箕子、孔子列为“四圣

15、”,认为从《明夷》引述文王、箕子的事迹来看,二者同为“人苦心人”,《周易》与《洪范》九畴之间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在觉浪道盛的影响下,方以智极力鼓吹“以《庄》继《易》”的观点。在这种学术观念中,庄子、盖子与屈原都被视为孔子思想的继承者,庄子成为儒家思想的“孤儿”。庄子借助老子学说的外壳传承儒家思想的精髓,区别于同时代以儒家自居的学者。从表面来看,“以《庄》继《易》”似乎颠覆了一般学者对《庄子》文本与思想的传统定位。但是,这些近似荒诞的论述背后隐藏着觉浪道盛和方以智等人对自身处境与身份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