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研究

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研究

ID:32842148

大小:1.47 MB

页数:40页

时间:2019-02-16

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研究_第1页
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研究_第2页
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研究_第3页
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研究_第4页
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研究ClinicalResearchonLowDoseAspirininCaseswithRecurrentSpontaneousAbortion培养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学科专业:妇产科学作者姓名:曹轶磊申请学位级别:硕士指导教师:赵爱民教授导师组成员:刘伟副教授、施君主治医师楼微华主治医师论文提交日期:2012年4月-1-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

2、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2-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上海交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在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学位论文属于不保密□。(请在以

3、上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3-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研究摘要研究背景阿司匹林用于治疗复发性流产已有多年,但应用阿司匹林的剂量、疗效及安全性各家报道不一,临床应用的适应症也不尽相同,相关问题长期以来始终是临床医生所关注的热点课题。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讨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复发性流产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阿司匹林在复发性流产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方法选择32例进入妊娠阶段的复发性流产患者(Recurrentspontaneousabortion,RSA)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均已排除生殖

4、系统异常、夫妻染色体异常、感染、内分泌异常等因素。研究对象分为3组:A组:单纯血小板激活组,17例;B组:抗心磷脂抗体和/或β2GP-1抗体阳性同时伴有血小板激活组,6例;C组:单纯抗心磷脂抗体和/或β2GP-1抗体阳性组,9例。予以不同治疗:A组:阿司匹林起始剂量25mg/d。B组与C组:用药方案相同即阿司匹林起始剂量25mg/d,同时孕期予以强的松5mg/d,所有患者均于确诊妊娠后立即开始运用药物治疗,维持整个孕期,同时根据血小板聚集率调整阿司匹林的用药剂量,阿司匹林于分娩前1周左右停药。孕期除常规产前检查以外,定期检测血小板聚集试验、D-D二聚体等凝血功能状态,动态观察自

5、身抗体。其中血小板聚集试验及D-D二聚体每2-4周复查一次;自身抗体每4-6周复查一次,根据其指标,观察各组研究对象的疗效,并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同时观察药物副作用。结果1.患者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年龄最大41岁,最小24岁,平均29.81±6.48岁;流产次数最少2-1-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次,最多5次,平均流产2.87±1.15次。A组、B组、C组三组之间年龄及流产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血液高凝状态的发病率190例患者中,有131例PAGT增高,发生率68.95%;其中单纯增高者80例,发生率42.11%;合并有自身抗体阳性的有51例,发生率26.84%。其中有32例进行

6、计划受孕并进入妊娠期。3.用药情况32例患者中,阿司匹林最高剂量为75mg/d,最低剂量为12.5mg/d,其中A组患者最高剂量75mg/d,最低剂量为25mg/d,平均用药剂量39.71±17.91mg/d;B组患者最高剂量75mg/d,最低剂量为25mg/d,平均用药剂量35.42±9.41mg/d;C组患者最高剂量25mg/d,最低剂量为12.5mg/d,平均剂量19.12±4.11mg/d;三组间用药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小板聚集试验检测结果32例患者中,A组患者治疗前血小板聚集率最大为100%,最小71.00%,平均83.67±9.14%;治

7、疗后血小板聚集率最大为66.00%,最小40.45%,平均53.37±8.66%;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前血小板聚集率最大为94.3%,最小70.00%,平均82.61±9.43%;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最大为69.03%,最小46.10%,平均57.91±8.61%;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治疗前血小板聚集率最大为68.30%,最小46.90%,平均57.84±6.70%;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最大为68.30%,最小29.5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