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泄泻的中医诊疗

浅谈泄泻的中医诊疗

ID:32783119

大小:55.5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5

浅谈泄泻的中医诊疗_第1页
浅谈泄泻的中医诊疗_第2页
浅谈泄泻的中医诊疗_第3页
浅谈泄泻的中医诊疗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泄泻的中医诊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泄泻的中医诊疗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长山乡三吉台卫牛院黑龙江绥化152231【摘要】目的:简述泄泻的中医诊疗。方法:对泄泻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论治。结果:外感淫邪,内伤情志,饮食所伤,损及胃肠道,引起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则泻下如水,日数十行等症,称为泄泻。结论:泄泻,一般预后佳。如病程中逐渐加重,泄泻脓浊大便,并夹有紫乌血块,食欲不振,消瘦无力,兼有低热,或夜间盗汗如水,为难治,应谨防危变。【关键词】泄泻;中医;诊疗凡外感淫邪,内伤情志,饮食所伤,损及胃肠道,引起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则泻下如水,日数十行等症,称为泄泻。泄泻,祖国医学名目繁多,计有

2、濡泻、洞泻、注泻、泄等名称。按引起泄泻的原因分,乂有夕食泻、湿泻、火泻、寒泻、水泻、痰泻、暑泻、脾泻、肾泻、滑泻、五更泻、大肠泻等名。名称虽多,均不离泄泻二字,故《丹台玉案》曰:“泄者,如水之泄也,势犹舒缓;泻者,势似直下,微有不同,而其病则一也,故总名之曰泄泻。”何梦瑶指出:“泄泻之症,水谷或化或不化,腹痛或不痛,并无努责,亦无脓血及里急后重,惟觉困倦耳,故与痢疾异。”简要地描述了泄泻的症候和与痢疾的区别。下面将泄泻的中医诊疗分析汇报如下。1症候特征1.1泄泻征轻者日2〜10次左右,粪便糊状,黄绿色或咖啡色,稀薄或水样,蛋花样,有未消化食物的臭味,或酸味。

3、腹痛,泻后痛减,或不减,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或见呕逆腹胀。重则泻下如水,或泻下黄沫,或暴注下迫,势似直下;饮食不入,呼吸不利,目睛直视,昏不识人。1.2全身情况面色萎黄,消瘦无力,精神疲乏,唇红舌干,自汗尿少,手足厥冷,纳食不振。婴幼儿则可见前囱、眼眶凹陷,烦躁思饮,手足痿软,皮肤干燥,甚则昏迷,抽搐。部分初起吋可见寒热表证。1.3脉舌征脉浮数或细数,或滑数,或沉迟或沉弱。舌质淡或红,苔白腻或黃腻、厚等。2诊断望诊:望患者的面色、舌色、便色等。闻诊:闻患者排便的味道。问诊:问患者的发病情况,起病原因,发病吋间,有否伴呕吐,腹胀痛等,同时还应询问腹泻的时间(

4、如五更泻);腹泻与腹痛的关系,腹泻与进食的关系。此外其他方面的症候也当仔细询问,如寒热,精神等。如张三锡指出:“河间辨别寒热,黑白分明,可谓确论矣。大多以脉之迟数,口之渴否,定寒热;H之新久,腹中痛否,定虚实,犹为切当切诊:切患者寸口脉,切按腹部,寻找块状物后,还应触摸其硬度,位置,结合全身情况分析。3治则泄泻之治,分虚实寒热等辨证施治。3.1淡渗利尿,分消除湿因于水湿蕴结,不能分消之泄泻,淡渗利尿,分消水湿,使湿从小便而去,湿利而泻止。3.2升提胃气,鼓舞清阳因脾虚气陷,脾阳不振之泄泻,升提胃气,鼓舞清阳,阳能胜寒胜湿,泻下自除。3.3清热除湿,泻下热结湿

5、热积滞,或暑湿内盛之泄泻,清热除湿,泻下热结,使暑热除而泻止。3.4疏利气机,消除痰涎因于痰涎壅阻胃腑,气滞气郁之泄泻,疏利气机,消除痰涎,平和脾胃功能,畅达胃腑,泄泻自消。3.5甘缓补中,益气健脾。由胃虚气弱之泄泻,健脾补中,促正气来复,脾气健运,虚证泄泻,自然康复。3.6酸收固涩,收敛止泻久泻利不止,即所谓肠虚,寒滑不禁。酸收固摄,收敛涩肠,泄泻可止。但收敛不宜过猛,以免固摄后大便不利。3.7燥湿健脾,益气温胃湿胜困脾,水湿不运之泄泻,燥湿健脾,益气温胃,脾胃健运,湿邪除而水湿自散。3.8振奋脾阳,益气散寒脾阳不振,寒湿不能温化之泄泻,振奋脾阳,散寒除湿

6、,温通肠道,泄泻顿除。药物、针灸、气功优势互补,综合治疗。4辨证论治4.1寒湿主症:腹痛肠鸣,腹泻稀水,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四肢清冷,或兼见发热恶寒等表证。脉沉迟,或沉缓。舌质淡,舌苔白腻。证析:此由寒湿侵犯胃肠所引起,胃肠受阻,升降失司,清浊不分,相并而下,症见腹痛肠鸣,腹泻稀水。面色白,神倦,清冷等均为寒湿内盛,中阳受困之象。症见发热恶寒等为表证风寒外束的缘故。脉舌象,亦为寒湿内阻之征。治则:温中散寒,健脾除湿。处方:中药:胃苓汤(《丹溪心法》)、兼表证者蕾香正气散(《和剂局方》)。针灸:足三里、中皖、天枢、内关;或脾俞、命门、人肠俞、阴陵泉、三阴交。手

7、法:平卧,或俯卧。放松形神,调匀呼吸。泻法进针,得气后导引入静(意守足三里,或三阴交)。留针半吋,岀针。可灸,取中皖、足三里,雀啄灸。4.2湿热主症:腹痛肠鸣,泻下稀薄,色黄而臭,泻后又泻,量少频多,发热烦躁,口干口渴,尿赤短。脉滑数,舌红,或舌深红,苔黄厚,或黄腻。证析:此为湿热内蕴之象。湿热阻滞,胃肠阻塞,传化失常,症见腹痛而泄泻。热积胃肠,则色黄而臭,泻后又泻,量少而频。口渴心烦,尿赤等均为湿热内盛的缘故。脉舌征也为湿热蕴蒸所引起。治则:清热利湿,泻下热结。处方:中药:葛根苓连汤(《伤寒论》)、枳实导滞丸(《内外伤辨惑论》)。针灸:合谷、曲池、公孙、内

8、关、上皖、内庭;或脾俞、胃俞、大肠俞、大椎、商丘、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