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泄泻中医诊疗指南

小儿泄泻中医诊疗指南

ID:15207643

大小:32.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8-02

小儿泄泻中医诊疗指南_第1页
小儿泄泻中医诊疗指南_第2页
小儿泄泻中医诊疗指南_第3页
小儿泄泻中医诊疗指南_第4页
小儿泄泻中医诊疗指南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儿泄泻中医诊疗指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儿泄泻中医诊疗指南【关键词】小儿泄泻1范围本指南制订了小儿泄泻的诊断、辨证、治疗规范。本指南适用于小儿泄泻的诊断和治疗。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泄泻(infantilediarrhea)是由多种因素引起,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同义词:腹泻病(西医学病名)。3诊断3.1诊断要点3.1.1病史11有乳食不节、饮食不洁,或冒风受寒、感受时邪等病史。3.1.2表现大便次数和量较平时明显增多。粪质淡黄色、黄绿色或褐色;或清水样,或夹奶块、不消化物,或呈蛋花汤,稀溏或糊状,或夹少量黏液;大便臭。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纳差、

2、口渴、小便少等症。严重者可出现气阴两伤或阴竭阳脱的表现。3.1.3分型与分类3.1.3.1分型轻型:起病可急可缓,以胃肠症状为主。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呕吐,大便次数增多,一般在每日10次以下,大便性状变稀,无明显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重型:常急性起病,也可由轻型加重转化而成。大便每日达10次以上,除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有较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及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烦躁、精神萎靡、嗜睡甚至昏迷、休克。3.1.3.2分类11本病按病程分类。急性腹泻:病程<2周。迁延性腹泻:病程2周至2月。慢性腹泻:病程>2月。3.1.4实验室检查(1)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或少量白

3、细胞、红细胞。(2)大便病原学检查:可有轮状病毒等病毒检测阳性,或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细菌培养阳性。3.2鉴别诊断细菌性痢疾:急性起病,大便次频、性状稀,有黏冻脓血,腹痛、里急后重明显。大便常规检查脓细胞、红细胞多,可找到吞噬细胞;大便培养可见痢疾杆菌生长。4辨证4.1湿热泻11大便水样,或如蛋花汤样,泻势急迫,量多次频,气味秽臭,或夹少许黏液,腹痛阵作,发热,烦躁哭闹,口渴喜饮,食欲不振,或伴呕恶,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指纹紫。4.2风寒泻大便清稀,夹有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或伴恶寒发热、鼻流清涕、咳嗽,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淡红。4.3伤食泻大便

4、稀溏,夹有乳凝块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或如败卵,脘腹胀满,便前腹痛,泻后痛减,腹部胀痛拒按,嗳气酸馊,或有呕吐,不思乳食,夜卧不安,舌苔厚腻,或微黄,脉滑实或指纹滞。4.4脾虚泻大便稀溏,色淡不臭,常食后即泻,时轻时重,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缓弱或指纹淡。4.5脾肾阳虚泻久泻不止,大便清稀,澄澈清冷,完谷不化,或见脱肛,形寒肢冷,面白无华,精神萎靡,寐时露睛,小便色清,舌淡苔白,脉细弱或指纹色淡。114.6气阴两伤泻泻下过度,质稀如水,精神萎软或心烦不安,目眶及囟门凹陷,皮肤干燥或枯瘪,啼哭无力无泪,口渴引饮,小便短少,甚至无尿,唇红而干,舌红少津

5、,苔少或无苔,脉细数。4.7阴竭阳脱泻泻下不止,次频量多,精神萎靡,表情淡漠,面色青灰或苍白,哭声微弱,啼哭无泪,尿少或无,四肢厥冷,舌淡无津,脉沉细欲绝。5治疗5.1治疗原则泄泻治疗,以运脾化湿为基本原则。实证以祛邪为主,根据不同的证型分别治以清肠化湿、祛风散寒、消食导滞。虚证以扶正为主,分别治以健脾益气,温补脾肾。泄泻变证,总属正气大伤,分别治以益气养阴、酸甘敛阴,护阴回阳、救逆固脱。本病除内服药外,还常使用推拿、外治、针灸等法治疗。另外还应调整饮食,加强护理,预防和纠正脱水,预防并发症。115.2分证论治5.2.1湿热泻治法:清肠解热,化湿止泻。主方:葛根黄芩黄

6、连汤加味。常用药:葛根、黄芩、黄连、地锦草、马鞭草、车前子、煨木香、焦山楂、甘草等。加减:泛恶苔腻加藿香、佩兰;呕吐加竹茹、制半夏。5.2.2风寒泻治法:疏风散寒,化湿和中。主方:藿香正气散加减。常用药:藿香、苏叶、防风炭、制半夏、陈皮、苍术、茯苓、甘草、生姜、大枣等。11加减:腹痛甚,里寒重,加干姜、木香;腹胀苔腻,加大腹皮、厚朴;夹有食滞者,去甘草、大枣,加焦山楂、鸡内金。5.2.3伤食泻治法:运脾和胃,消食化滞。主方:保和丸加减。常用药:焦山楂、焦神曲、鸡内金、陈皮、制半夏、茯苓、连翘等。加减:腹痛加木香、槟榔;腹胀加厚朴、莱菔子;呕吐加藿香、生姜。5.2.4脾

7、虚泻治法:健脾益气,助运止泻。主方:参苓白术散加减。11常用药:党参、白术、苍术、茯苓、山药、炒扁豆、薏苡仁、木香、砂仁、焦山楂等。加减:腹冷舌淡,大便夹不消化物,加炮姜;久泻不止,内无积滞者,加肉豆蔻、石榴皮。5.2.5脾肾阳虚泻治法:温补脾肾,固涩止泻。主方: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常用药:党参、白术、炮姜、吴茱萸、制附子、补骨脂、煨肉豆蔻、焦山楂、甘草等。加减:脱肛加炙黄芪、升麻;久泻滑脱不禁加诃子、石榴皮、赤石脂。5.2.6气阴两伤泻治法:健脾益气,酸甘敛阴。11主方:人参乌梅汤加减。常用药:人参、炙甘草、乌梅、木瓜、白芍、莲子、山药、石榴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