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770371
大小:79.1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5
《浙江地区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1-3宋明理学作业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3课宋明理学彳果方知能检测课下测提考能基础巩固1.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答案D解析魏晋时期,儒学发展受挫,面临来自于佛教的冲击。题干中的信息正是儒家的伦理道德,而题干斥责佛教导致“隔、乖、旷、绝”的后果,说明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D项正确;A项具有夸大佛教传入的影响,说法错误;B、C两项无从反映。2.两宋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A.尊道礼佛之风盛
2、行B.心学广泛传播C・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形成D.出现了批判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答案C解析A项是隋唐时期的社会风气,B项在明朝时期较为流行;D项是明清时期的社会现象。而只有C项符合两宋时期思想发展的状况,这一时期形成了以程朱理学为核心的新儒学思想体系。3.有人将李白“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中的“狂”作了这样的解释:“狂,是自信的表现,是对人格尊严的充分肯定,是对束缚人的社会习惯势力的蔑视。”遗憾的是在宋朝以后,中国很少再出现像李白这样的诗人了。造成这-状况的思想文化因素是A.君主专制得到加强B.“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熏陶C.宋代以后词
3、风盛行D.市民阶层价值取向趋于现实主义答案B解析宋代以后很少出现李白那样的浪漫主义诗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思想文化方面的原因是程朱理学对知识分子思想的束缚,故答案为B项。4•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称朱熹是“新儒家”的代表。这个“新”在思想上具体表现在()A.“天人感应”和“大一统”B.“水则载舟,水则覆舟”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把天理与人性有机结合,“存天理,灭人欲”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实质考查程朱理学思想对儒学的新发展。A、B、C三项分别为董仲舒、荀子与孟子的思想。D项是程朱理学的显著特点。5.下图是我国
4、古代儒家思想史上的两位重要人物,他们思想的不同之处是()西汉董仲舒南宋朱熹A.促使儒家思想向前发展B.是唯心主义观点C.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思想D.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答案D解析A、B、C三项是二者的相同点,D项是二者的不同点,只有朱熹具备这一特点。5.王安石提出“贤者,鞠以立性者也;圣人,尽性以至诚者也;神生于性,性生于诚,诚生于心,心生于气,气生于形。”,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心外无物”B.“夫形于天地Z间者,物也”C.“天地为万物之本”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答案A解析王安石认为先天的心理能力是从物质产生的,这种物质
5、就是形体。形体是“有生之本”。“心生于气,气生于形”体现了唯物主义思想,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属于唯心思想。能力提升6.朱熹与陆九渊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两位重要的哲学思想家、文化教育家,前者集理学之大成,后者开心学之体系,由于二人成名于同一时期,且学术观点相异,故自鹅湖Z会始,二人争论不休。那么他们的根本分歧是南昌市*板雕•鹅湖之会A.朱熹主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陆九渊强调“心”是宇宙的本原B.“天理”是不是“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C.是否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D.是否进行内心反省,以致良知答案A解析“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解释”是历史学科能
6、力的重要内容。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朱熹集理学之大成,陆九渊开心学之体系,理学与心学的最大分歧是世界的本原是理还是心,故选A项。B、C、D三项有一定的共通性,但不是根本分歧,均排除。7.王阳明认为:“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王阳明意在强调()A.万物皆有天理B.“灵明”是良知C•人与自然的和谐D.“天人感应”思想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天、地、鬼、神都依赖灵明,与天理无关,故A项错误;天、地、鬼、神都依赖灵明,灵明就是良知,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故C项
7、错误;天人感应是董仲舒的主张,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以孔孟为代表的原生儒学中,“修身”与“治平”,“诚心诚意”与“齐家治国”,两者虽有分别,亦间有歧义(如孔子更热衷于外在的事功成就,孟子更着意内在的心性修养),但治世路线是圆融一贯的,此即“内圣”目的性地导向“外王”,“外王”经验性地证实“内圣”O——葛金芳《宋代儒学的伦理学转向及其对传统社会近代转型的历史影响》材料二凡学之道,正其心,养其性而已。中正而诚,则圣矣。——程颐《颜子所好何学论》材料三今自家一个身心不知安顿去处,而谈王说霸,将经世事业别作一个伎俩商量讲求
8、,不亦误乎?——《晦庵文集•答吕子约书》材料四今之为道者,各出内以治外,故常不合。古人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近世以心通性达为学,而见闻几废,狭而不充,为德之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