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719367
大小:61.8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5
《职校课堂中数学交流的现状及改进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职校课堂中数学交流的现状及改进策略陈辉绍兴市职教中心【摘要】文章提出了数学交流的概念,通过问卷调查和师生访谈,分析了职校课堂中数学交流的现状,并进一步从学生、教师、教材、教学体制等方面分析了影响职校课堂数学交流的原因。最后文章提出了以下改进策略:转变教师的观念,营造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落实人本主义的教学理念;耐心倾听,提高课堂数学交流的调节和监控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通过有效课堂提问培养数学交流的能力。【关键词】职校课堂 数学交流 现状原因 改进策略 1.问题的提出和现状数学交流既是一种学习的方法,也是对教与学的一种要求。课堂数学交流在形
2、式上是指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自我内部通过语言、文字或图形等方式进行有关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相互表述和解释,以及共同研究数学问题、进行数学实验等的活动过程。数学交流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未来工作和进一步学习所需的一种素质。那么在实际教学中,职校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数学交流的现状又如何呢?为此,我们选取本校(绍兴市职教中心)的2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专业涉及计算机、商贸、财会、旅游、美术、机电、电子、烹饪等8大类专业,同时结合师生访谈,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对数学交流的作用认识肤浅◆学生对数学交流的兴趣一般,意识淡薄,只有极小部分的学生喜
3、欢与老师讨论,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愿意进行数学交流呈下降趋势◆学生在课堂数学交流中仍处于被动交流地位,目前的课堂教学仍然以教师面向全班学生的单向交流为主◆学生数学交流的层次偏低,学生中的数学交流以校对答案为主,其内容承载的文化意义和形式所具有的教育意义◆学生数学交流的圈子偏狭,成绩好的学生所提问题较易受到老师的关注,教师喜欢也鼓励该学生继续参与交流;成绩较差的同学,由于其错误观点往往具有很好的代表性,符合课堂教学的需求,在课堂上也有机会陈述自己的观点。反而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在课上发表观点的机会较少,形成一定的交流盲区。◆课堂数学交流的障碍比较严重,学生在数学
4、交流的方法、技能上有着明显的不足,特别是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上几乎空白,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课堂数学交流经常中断;学生心理障碍比较严重,部分学生因为“怕出丑”“怕难堪”而不参与交流2影响职校课堂数学交流的原因分析2.1教师因素:职校教师的交往素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教师的交往素质是一种综合素质,表现在开放与宽容的心态,善解人意、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沟通能力、适当角色扮演能力、使用各种沟通媒体特别是多媒体教学的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等。部分职校教师总认为职校的学生尽是些差生,没什么可值得交往的,课堂上教师语言生硬,缺乏幽默感;教学方法简单、粗暴、缺
5、乏灵活性;与学生交流板着面孔,缺乏笑容;平时以自我为中心、压制学生。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是否喜欢交流、喜欢怎样的交流、会不会交流。多数职校数学教师的负担过重(教学班多,承担课时多),在教学中“传统病”较多──重教材,但忽略学生,轻视方法;重知识,但忽略能力,轻视育人;包办、代替的多,启发、诱导的少。由于所面临的职校学生数学基础水平整体下降且差异程度过大,不少学生实际上没有达到初中毕业的合格要求,其中不乏“零起点”的学生,他们连小学的算术还没有完全掌握,要这些学生坚持听课都有点困难,更别提开展数学交流了,职校的数学教师往往感到心有余而
6、力不足,并因看不到自己工作的成效而放弃。2.2教材因素:一些数学教材不适宜引导学生数学交流从传统的教科书内容编排上看,无论是代数、三角、几何、概率,每一块都有自己的体系,完整、严格,什么也不能舍去。这大块大块的知识内容犹如一桌“满汉全席”,很正宗,很讲究,但对于多数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讲,这一道道完美的“数学大餐”,他们吃不进去也不想吃甚至很反感,因为他们在此前的学习生涯中,屡屡在数学的学习上遭受“重创”。如果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地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缺乏兴趣,就会妨碍他们交流的积极性。2.3学生因素:基础差,能力弱,缺乏探究精神多数职校学生数学认知薄弱,元
7、认知能力又欠缺,数学思想方法比较贫乏,学习兴趣也不太浓,所以他们主观上要求数学交流的愿望不强,缺乏主动交流的意向。数学语言是进行数学交流的工具,结合学生访谈和课堂观察,一部分学生因对有关数学概念掌握得不准确而无法准确表述;一部分学生因对数学语言特征信息不能有效地进行筛选、贮存等而无法准确表述;还有一部分学生因对同一数学对象用不同的形式(文字的、符号的、图形的)进行表达还没有形成内在的、有机的统一而无法准确表述。职校学生对数学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之间的联系不能很好地重新再认识,而是割裂开来理解,难以转换,因而阻碍他们进行交流。孔子曾提出“疑是思之始,
8、学之端”。.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