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663164
大小:55.3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4
《《所见》教学案例及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所见》教学案例及反思【教学过程】在朗读了《所见》这首诗以后,我开始讲解古诗的基本意思。师:这首古诗讲的是一个牧童骑着一头黄牛,他的歌声响彻了整个树林。突然,一生举手。生:老师,这里的“歌声”一定就是牧童的吗?我愕然,我以为自己对这首古诗的理解已经很通透,不管是作者、诗意、还是朗读,但却从来没想到孩子们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诗中的确没有明确地说明“歌声”一定是牧童的。我该如何应对?我的脑海里马上出现了两套方案,一是明确地告诉他们“歌声”就是牧童的,这样能安全的过关,这个问题也就这样平静地结束。二是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去讨论
2、,但如果把握不住,就容易失去控制。正当我为难的时候,下面已经有了不少嘀咕声。生:“歌声”不是牧童的,那还会是谁的呢?生:难道还会有其他人吗?生:不可能的,从图上看只有牧童一个人啊。激烈的讨论声提醒了我,何不举行一个小小的辩论赛呢,说不定还能激起课堂上的一次小高潮呢。主意已定,我马上示意同学们安静下来,说:那我们就来举行一场辩论赛,同意“歌声”是牧童的,请说出你的理由,不同意的,也说出你的理由。问题一出,下面纷纷举起了手。生:我认为“歌声”是牧童的,因为从图上看,牧童的脸上有笑容,说明他很高兴,高兴的时候就会唱歌了,所以“歌
3、声”肯定是牧童的。生:我不同意你的意见,我认为“歌声”应该是树上的蝉儿的,因为后面说牧童要去捕蝉,如果蝉儿不唱歌,那牧童怎么会知道树上有蝉呢?一个强烈的反问句,让很多高高举起的手都自觉地缩了回去。我暗自惊奇,孩子的观察是那么细致入微,插图上一个小小的细节都可以成为他们辩驳的理由。他们的想象虽然漫无边际,但又是合情合理。师:你说的真有道理,很多同学都被你说服了,谁能把他给说服呢?生:我认为“歌声”是牧童的,因为第一句是在讲牧童骑黄牛,所以接下来的“歌声振林樋”也是在讲牧童。生:我想“歌声”是牧童和蝉儿一起发出的,他们都在唱歌
4、。生:也许“歌声”是树林其他人发出来的。对于这些五花八门的回答,我没有制止,也没有反驳。我能做的只有静静地聆听,静静地享受孩子们带给我的无限宽广的想象世界O生:我不同意刚才这位同学的意见,“歌声”不应该是其他人的,因为如果是其他人的话,为什么他们会突然不唱站住了呢?一个反对的声音从教室一角传来,从而引发了这场辩论赛的另一个小高潮。师:你从哪儿知道他们突然不唱站住了?生:因为诗的最后一句是:忽然闭口立。师:你懂得了这句诗的意思了,真棒!可是为什么会突然停住不唱了呢?生:因为牧童突然发现树上有蝉,他想去捉住蝉,又怕吓跑了它,所
5、以突然停住不唱了。而且如果“歌声”是蝉发出来了,就跟后面矛盾了,蝉是一种小动物,又不是人,怎么会突然站住呢?只有唱歌的人才会“忽然闭口立”。生:蝉儿怎么不会“站”啊,它会唱歌当然也就会“站”了,我听我妈妈说过,这叫“拟人”,就是把蝉儿当做人来写。生:蝉儿因为突然发现有人过来了,所以才会突然停住不唱的。生:牧童是骑在黄牛上的,所以也不是牧童究然站住了,而是黄牛站住了。辩论的声音此起彼伏,尽管到下课也没有争论出一个结果,但短短几分钟,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孩子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短短几分钟,让我充分领略了深藏在孩子门内心的那份渴
6、望表达的情感。这不正是语文新课程标准所追求的吗?【教学反思】如果说今天的课堂还是以前那种以教师说教为主、循规蹈矩的陈旧模式,那这堂课上发生的意外,或者不能称之为“意外”,而是一个“不和谐的音符”,也许就这样平平静静地过去,我会采用第一种方案,直接告诉他们答案,或者把问题抛给学生,当有学生说出“歌声”是牧童的这个答案以后,我马上予以肯定,这样,其他孩子也不会提出任何不同意见,自然而然地认为:“歌声”就是牧童的。整堂课会在我的精心安排下顺利地完成,课堂上的这个小插曲也会无声无息地消失。然而,在新课程的影响下,我选择了放手,选择
7、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苏霍姆林斯基说:上课并不像预先裁好的衣服样子摆到布上去,实质在于,我们的工作对象不是布,而是有血有肉,有着敏感而娇弱心灵和精神的儿童。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很强,并且具有开拓性,他们对诗文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结合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以上教学片断给我留下以下几点深刻的印象:一、课堂完全以学生为主体。在以上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占据了主体地位,整个学习过程都在学生的争论中交流、质疑、展开、发散——教师在这里只起到引导者的作用,只是维持了课堂秩序,让学生有一个更加热烈的讨论氛围,而学生则可以畅所欲言,对诗文中的内容
8、提出质疑:“歌声”到底来自哪里,有的说是牧童的,有的说是蝉儿的,有的说是林中其他人的,有的说是犬家的——从中可以看出同学们真正地思考了,探究了,同时对诗文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朗读也会变成新课标所倡导的“个性化朗读”。二、体现了开放式的教学思想。开放式的教学是很多老师梦寐以求的,开放式并不是放任学生任意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