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社区获得性腹泻病原菌菌谱和药敏研究

儿童社区获得性腹泻病原菌菌谱和药敏研究

ID:32630061

大小:58.5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3

儿童社区获得性腹泻病原菌菌谱和药敏研究_第1页
儿童社区获得性腹泻病原菌菌谱和药敏研究_第2页
儿童社区获得性腹泻病原菌菌谱和药敏研究_第3页
儿童社区获得性腹泻病原菌菌谱和药敏研究_第4页
儿童社区获得性腹泻病原菌菌谱和药敏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儿童社区获得性腹泻病原菌菌谱和药敏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儿童社区获得性腹泻病原菌菌谱和药敏研究[摘要]目的了解儿童社区获得性腹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本研究对598例在2008〜2010年度本院门诊的急性腹泻患儿进行志贺菌、沙门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分离、鉴定及药敏。结果在分离的病原菌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属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前三位的病原菌,分别占27.5%、26.9%和23.4%;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对红霉素、青霉素的耐药率均>50%;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环丙沙星、高浓度庆大霉素和红霉素均有较高的耐药率;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均敏感,而对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庆大霉

2、素耐药率较高;亚胺培南、头砲廛月亏、氨曲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对志贺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结论肠球菌是主要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腹泻的病原菌;细菌性腹泻在小儿社区获得性腹泻中占一定的比例,应重视病原菌的分离。[关键词]儿童;社区;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中图分类号]R72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3)26-0074-02儿童社区获得性腹泻仍是我国儿童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部分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腹泻发病率达157.9/万。本研究对2008〜2010年度本院门诊的急性腹泻患儿598例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了病原菌菌谱及其耐药性,以了解小儿社区获得性

3、腹泻病原菌的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98例患儿均为我院2008〜2010年度门诊的急性腹泻患者。临床症状除少数患儿伴有体温升高外,其他主要为腹泻、腹痛、大便次数增多等急性肠道感染症状。患儿年龄分布:2〜4岁组179例,4〜6岁组181例,6〜8岁组238例。1.2方法所有患儿在初次就诊时做粪便志贺菌、沙门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分离及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要求,收集一定量的新鲜粪标本,2h内送至细菌室并立刻分别接种于哥伦比亚血琼脂平板、SS平板、麦康凯平板,置35*培养箱中培养18〜

4、24ho可疑菌落进行生化鉴定和药敏试验(PhoenixlOO鉴定仪,美国,BD公司)及血清学鉴定。1.3血清分型鉴定志贺菌4种诊断血清为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产品,沙门菌诊断血清为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产品。血清分型鉴定采用玻片凝集法,操作按产品说明书要求进行,同时用生理盐水凝集做阴性对照试验。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多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分析。2结果2.1不同季节和年龄段的致病菌感染率分布一共分离到171株病原菌,肠球菌46株(26.9%),其中屎肠球菌21株,粪肠球菌20株,其他肠球菌5株;志贺菌属41株(24.0%),其中福氏志贺菌17株,

5、宋内志贺菌1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40株(23.4%);大肠埃希菌47株(27.5%);变形杆菌7例。志贺菌属在不同季节中的感染率存在差异(x2=19.976,P0.05)、致泻性大肠埃希菌(x2=3.872,P>0.05)和金黄色葡萄球菌(x2=5.150,P>0.05)在四季中均没有明显差异。肠球菌属(x2=9.696,P50%,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较低。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敏感,对头砲瞠咻、头胞囈厉、头砲哌酮/舒巴坦、氨曲南和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而对其他耐药率均较高(>40%)。亚胺培南、头砲嗟月亏、头鞄哌酮/舒巴坦、氨曲南、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对志贺菌属有较低的耐药

6、率。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敏感,而青霉素G、氨节西林、环丙沙星、高浓度庆大霉素和红霉素均有较高的耐药率。见表3〜5。3讨论腹泻病是儿科常见病,近年来国内对儿童腹泻病病原学的调查研究日益重视,并发现轮状病毒是5岁以下儿童腹泻病的主要病原[1],但细菌感染性腹泻也占到17%左右[2-4]o本研究我院门诊的急性腹泻患儿598例,一共分离得到171株病原菌,占28.6%o在分离的病原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属为前三位的病原菌,分别占23.4%.27.5%和26.9%o王传清等[4]报道弯曲菌是上海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腹泻的首要致病菌,感染率达11.1%,居儿童肠道致

7、病菌之首。由于培养检测及鉴定技术条件限制,本院未能对弯曲菌常规开展,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有必要加强此类检测的开展。同时,本研究与其他研究相比,病原谱较集中,这与本院在腹泻病原学检测上开展项目较少有关。从分离病原菌的季节和患儿年龄分布上发现,夏秋季是志贺菌感染高峰期,感染的年龄段以4〜6岁为主,可能由于夏秋季气温高,食品易被肠道致病菌污染,而4〜6岁组儿童喜冷饮、凉菜及瓜果等食物,故细菌感染性腹泻多;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虽没有在季节分布上的差别,但感染的患儿较小,以2〜4岁为主;肠球菌和变形杆菌则在季节和患儿年龄分布上没有很明显的差别,其中变形杆菌分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