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象正常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分析

外周血象正常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分析

ID:27115476

大小:68.6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1

外周血象正常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分析_第1页
外周血象正常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分析_第2页
外周血象正常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分析_第3页
外周血象正常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外周血象正常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外周血象正常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分析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红岗IX:解放晨晖社Id牛.服务中心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象正常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分析。方法:选择我社区医院自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100例获得性肺炎患儿作为木次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的外周血象检查。结果:痰液细菌培养检出阳性标木55例,构成比为55.00%;支原体培养检出阳性标木23例,构成比为23.00%(23/100);混合感染标木5例,构成比为5.00%。痰液细菌培养检出阳性标木中,G-菌检出率为7

2、2.73%(40/55),明显高于G+菌以及真菌检出率,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周血象检查正常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病原菌以G—菌为主,参考病原菌分布情况进行抗感染用药干预对于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价值,值得重视。关键词:血象;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分析社区获得性肺炎是社区医院岁常见的小儿感染性疾病之一,患儿多需要住院接受治疗。当前,获得性肺炎患儿的就诊主要是在基层医疗单位或者是综合医院儿科门诊处,在就诊时多配合进行了外周血常规的检测[1-2]。有关研究中提示:对于接受有

3、外周血常规检查的儿童而言,在白细胞总计数与分类以及c-反应蛋白出现异常的情况下,可将其作为预测获得性肺炎的重要指标之一。侃,也有资料中指出[3]:外周血象正常并不能排出获得性肺炎的可能性。因此,还需要进一步通过病原菌分析的方式,提高对获得性肺炎的检出率,以及时的进行治疗干预。为进一步观察外周血象正常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的病原菌特点,木文选择社区医院自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100例获得性肺炎患儿作为木次临床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总结病原菌特点,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4、选择我社区医院自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100例获得性肺炎患儿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所冇患儿均接受的外周血象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正常,且均符合获得性肺炎诊断标准,排除存在尿毒症,吸入性,过敏性肺炎的患儿,自愿参与本次实验,iL签署有知情同意书。100例患儿中,男患儿共计75例,女患儿共计25例,患儿年龄在1〜12周岁区间内,平均为(3.2±1.3)岁。1.2方法患儿入院当天使用抗生素前对血液标本进行采集。采集方法为:使用生理盐水对患儿U腔进行冲洗,冲洗干浄后将一次性吸痰管连接低压吸

5、引器,经鼻通道插入气管,负压吸出痰液标本,并将其放置于一次性无菌痰液收集器上。合格标本的评估标准为:上皮细胞不超过10个/低倍视野;中性粒细胞不超过25个/低倍视野。然后进行革兰染色涂片处理。标本细菌培养方法为:将所采集的患儿痰液标本接种在血平板以及巧克力平板上,使用二氧化碳孵箱进行细菌培养,孵箱温度控制为35.CTC,二氧化碳浓度在5%〜7%区间内。同吋,由操作人员在巧克力平板上收集可疑菌落并直接进行鉴定,鉴定方法为K-B药敏实验。支原体检测方法为:使用标准MYCO试剂盒对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进行测定。1.3

6、观察指标观察痰液细菌培养、支原体培养下的阳性标本以及混合感染标本构成情况,同吋分析痰液细菌培养阳性标本的病原菌构成情况。1.4数据处理本次临床研究数据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处理,数据资料通过X²检验,在P<0.05的情况下认为对比差异显著,并且具奋统计学意义。2结果痰液细菌培养检出阳性标本55例,构成比为55.00%;支原体培养检出阳性标本23例,构成比为23.00%(23/100);混合感染标本5例,构成比为5.00%。痰液细菌培养检出阳性标本中,G-菌检出率为72.73%(40/55

7、),明显高于G+菌以及真菌检出率,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冇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如下表1所示。3讨论本次研究中,针对所纳入研究的100例外周血象检查结果正常的获得性肺炎患儿展开病原菌分析工作,分析数据显示:虽然100例患儿的外周血象无明显异常,但病原菌检出率仍然较高(痰液细菌培养检出阳性标本55例,构成比为55.00%;支原体培养检出阳性标本23例,构成比为23.00%(23/100);混合感染标本5例,构成比为5.00%),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以及支原体菌。从这一角度上来说,临床对外周血象进行

8、检测对于区分是否细菌感染的特异性以及敏感性还存在一定局限性,这一点在已有临床研究资料中已经得到证实。与此同吋,本次研究数据提示:痰液细菌培养检出阳性标本中,G-菌检出率为72.73%(40/55),明显高于G+菌以及真菌检出率,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检出较高的G—菌包括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怕杆菌,大肠埃希菌,柠檬酸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产气肠杆菌。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